词语吧>诗词古文>黄裳生平

黄裳生平介绍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查看黄裳的诗词古文

介绍

  黄裳(1044-1130),字勉仲,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第一,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卒赠少傅。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让人心醉,观赏把玩不已。代表作有《卖花声》、《永遇乐》(一、二)、《宴琼林》(一)、《喜迁莺》(二)、《减字木兰花》、《渔家傲》(三)、《蝶恋花》([五]、[十三])等,其中以《减字木兰花》为最著名,流传很广。该词写龙舟竞渡夺标的场景,以红旗、绿柳、烟波、金碧西楼等富有特色的景物和鼓击、欢声等震耳欲聋的声响来渲染热烈的气氛和紧张的行动,再现了当时的火暴场面:“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其震动人心的效果可与潘阆那首著名的描写钱塘江潮的《酒泉子》相媲美。有《演山先生文集》,其词结为《演山词》。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风靡全国几十年,记者从江西崇仁县文博所获悉,该县发现一处宋代古墓,经查古墓墓主竟然是金庸小说中的一位世外高人黄裳,金庸伪托其创作的《九阴真经》,更是被奉为武林绝学。据介绍,在正在进行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崇仁县考古人员在该县许坊乡黄坊村锅形山发现了北宋文学家、词人黄裳的墓葬。经过考证,黄裳的墓葬原在抚州宜黄县,清道光十八年因宜黄迁县而改葬崇仁县黄坊村锅形山。后来,黄裳墓葬被盗,其崇仁县黄坊村的后裔进行了重修。现在(。2013年),崇仁县黄坊村有“黄氏宗祠”,所奉始祖即黄裳,村民还保存有黄裳画像。

  经考古人员考证,黄裳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词人,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令人心醉,著有《演山先生文集》、《演山词》,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 何鸣凤

    何鸣凤,字逢原,分水(今浙江桐庐西北)人。宋末为分水县学教谕(《潜斋集》卷八《分水县学田记》)。入元不仕。月泉吟社第十四名,署名喻似之。又为第四十五名,署名陈纬孙。事见《月泉吟社诗》。今录诗二首。

  • 韦希损

    (657—719)字又损,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县东北)人。以国子生擢第,补梁州城固主簿,历任渭南、蓝田二县尉、万年丞,官至京兆府功曹。开元七年卒。有集6卷,已佚。《唐文续拾》卷一八有韦璞玉撰其墓志,墓志中引其诗2句。《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郑郧

    郑郧,字梦授,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淳熙二年(一一七五)为融州教授(《岭外代答》卷一○),历静江府司法参军。八年,知保昌县(清道光《直隶南雄州志》卷四)。事见清嘉庆《广西通志》卷二二三。

  • 杨奇鲲

    杨奇鲲(?—883)鲲一作混、肱。白族,唐时南诏叶榆(今云南大理北)人。南诏宰相、诗人。曾任南诏布燮(清平官名称)。

  • 高应冕

    高应冕(1503-1569),字文忠,号颖湖,浙江仁和人。嘉靖十三年(1524)举人,授绥宁知县,迁光州知州,不久归乡,与闽县祝时泰,新安王寅,钱塘方九叙、童汉臣,仁和刘子伯、沈懋学等,结社于西湖,曰紫阳、湖心、王岭、飞来、月岩、南屏、紫云、湖霄等八社,今所传西湖八社诗帖是也。隆庆三年(1569)逝世,年六十七岁。有《白云山房集》、《奚囊橐余》。

  • 石涛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 朱瑄

    字枢臣,江南吴县人。

  •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 朱斗文

    朱斗文,字彦章,号北湖居士,丹阳(今属江苏)人。《至顺镇江志》卷一九有传。

  • 朱肇璜

    字待宾,福建建宁人。岁贡生。著有《槎亭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