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曹修古生平

曹修古生平介绍

曹修古(?—1033),字述之,建州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天圣五年(1027年),修古出任歙州知府,不久调任南剑州,以后复任开封府判官,调殿中侍御史。在这期间,章太后涉预朝政,秉权力处事。太后侄子刘崇德从相州调回时,在途中死亡,太后对他的内外姻戚及僮仆等80余人都予录用。修古和殿中同官杨偕等上奏章写论文,并请太后交还政权,因而被降职为工部员外郎,知兴化军。后遇赦复官,还未及回京都,病死在兴化军中。>>查看曹修古的诗词古文

生平

  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进士。累任秘书丞,饶州通判,后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这时正是真宗与辽订立澶渊盟约之后,宋代的中衰时期,修古对当时苟安求和的局面,深感不安,有志整饬纲常,以图中兴,诤诤敢言。天圣元年(1023年),仁宗嗣位,修古提出“行法令、审政事、惜财力、辨忠邪”四项大政措施上奏。对于在职的年老朝官,既然年老体衰,对官事无补,应该给他们退离。特别还引用唐太宗贞观之治中的故事来论证。其具体办法是文武百官年达70的,可以上表自动请求调职或辞职,不论名将功臣也应该这样。仁宗批准奏事,于是颁下诏令定为制度。

  修古对官规礼仪,也非常重视。宋代御史台的官制是辅佐皇帝、监督朝廷官吏。有一次,修古和三院御史12人早朝,有2个黄门官骑马行过不避,修古请他们退让,反而遭到辱骂。修古立即奏知皇帝说:“御史尊则天子尊,现在黄门竞敢违逆规章,诟骂御史到这样猖狂地步,请求皇上惩治。”晏殊是当时诗词名家,他任枢密副使,用笏打人,修古即奏告皇帝说:“晏殊身为辅弼大臣,他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百官效法的样榜,他却忿怒急躁到用笏打人,大大失去大臣体统,请依典籍处刑,来维护公议。”

  真宗在位时,大盛造“天书”、行“封禅”。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借天书再降改定“天贶节”。次年,在寿丘建造景德宫、太极观,在京城建造玉清昭应宫,耗费不可胜数。仁宗时,仍崇尚建塔庙、营金阁,宫中还以翡翠作为服饰和玩物,曾下诏书去越南采购。修古对这些奢侈耗费都力言不可,奏请罢免。

  修古生活俭约,洁身自爱,死时贫困不能归葬,官中同事及兴化地方人士捐赠赙钱50万。他的次女哭着告诉他的母亲说:“爸爸以忠节闻名天下,现在不幸因直言贬官至死,怎么可以接受他人的捐赠而沾污爸爸的德行。”终于谢绝赠礼。

  章太后死后,明道二年(1033年),仁宗想念曹修古为官忠直,赠授右谏议大夫,并赠钱20万给他的家属。

猜你喜欢

  • 朱继芳

    建宁建安人,字季实,号静佳。理宗绍定五年进士。工诗,时人多所称引。有《静佳乙稿》。

  • 王硕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末进士。武宗会昌二年(842),有若耶溪女子题诗三乡驿以自伤身世,王硕过此题诗和之。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六七。《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续拾》补1首又2句。

  • 陈洵

    陈洵(1871—1942),字述叔,别号海绡,是广东江门市潮连芝山人(前属新会县潮连乡),生于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少有才思,聪慧非凡,尤好填词。光绪间曾补南海县学生员。后客游江西十余年,风尘仆仆,蹇滞殊甚。返回广州之后为童子师,设馆于广州西关,以舌耕糊口,生活穷窘。辛亥(1911年)革命后,受到新潮流的影响,思想有所变化,是年在广州加入南国诗社。晚岁教授广州中山大学。

  • 克新

    元明间僧。江西鄱阳人,字仲铭,号雪庐,俗姓余。初业儒,后为佛学。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

  • 邹亮

    苏州府长洲人,字克明。少工诗文,轻侠无行。为“景泰十才子”之一。后折节读书,为名儒。正统初,以况钟荐,擢吏部司务,迁御史。嗜藏书。有《鸣珂集》、《漱玉集》。

  • 洪希文

    元(公元一二八二年至一三六六年)字汝质,号去华山人,莆田人,洪岩虎之子。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卒于惠宗至正二十六年,年八十五岁。尝官训导。希文的诗风,清遒激壮,有续轩渠集十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 邹应龙

    邹应龙(1173-1245年),又作应隆,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南宋官员。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 朱申

    虔州雩都人,字维宣,自号熙时子。仁宗皇祐间在太学有声。历官龙平尉。有《语孟辨笺》、《孙吴新注》。

  • 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补博士弟子员。以后屡试不第,直至71岁时才成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0年,直至1709年方撤帐归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 韩鑅

    韩鑅(1729-1804),贵州毕节人,清朝大臣。韩鑅历官几十年,关心百姓疾苦、声扬远播,齐、楚、吴、豫之间,人皆称赞。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捐通判拣发河东,初任山东东昌府上河通判,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迁沂州府同知,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擢安徽颍州府知府,四十年(公元1775年)迁江苏淮徐海道,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授河东河道总督。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授工部右侍郎,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调户部右侍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调兵部右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