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刘沆生平

刘沆生平介绍

刘沆(995—1030),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北宋至道元年(995年)九月十八日生。天圣八年(1030年)刘沆进士及第,名列第二。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副宰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共7年,“自进士设科,擢高第至宰相者,吉郡以沆为首”,在位以“长于吏事”著称。>>查看刘沆的诗词古文

生平

  皇祐三年(1051年)三月,刘沆由尚书工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以前政事多由宰相决断,副相不过备位而已。刘沆任职后,积极参与国事决策,重大问题多廷议解决,对政事有所救正。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刘沆又进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当时中书省任官多近臣举荐,刘沆向皇帝进言指出其三弊:一、近臣保荐,授非公选,多出私门,浮薄权豪之流交相荐举,互以贸易,以致不能选贤任能;二、任人唯亲,造成“当入川广,乃求近地;当入近地,又求在京”,边远贫困之地无人愿去;三、奖罚升迁,“常格虽存,侥幸尤甚,以法则轻,以例则厚,执法者不能持法,多以例与之”,以致赏罚不明。刘沆恳请皇帝能革除这用人上的弊端,使真正有才德的人,能挑选到政府部门中来。仁宗接受了刘沆的奏请,诏令照此施行。

  刘沆奉诏,实行三举,革除“三弊”。一、举荐贤才。他反对近臣拉关系,走后门,任用无德无才之人;而他本人则以国家利益为重,大力举荐贤才,为安邦治国尽力尽责。当时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今陕西澄城县),刘沆奏请皇帝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过后不久,推荐欧阳修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到同心协力,终于编修成了一部高水平的《新唐书》。刘沆荐人,不为私利,完全出于公心,他引富弼共政,勉其大展经纶,富弼感激不尽。刘沆罢相后,富弼写了一封信给他,仍不忘此事:“每辱公勉以尽瘁”。弼终身感其恩德。二、强化中央集权。定御史迁次之格,“满二岁者与知州,御史范师道、赵忭,岁满求补郡,沆引格出之”。三、竭力抑制侥幸,深入观察权近的功过是非,“阴持以轩轾取事论者,以此少之”,“沆挟台谏之威。权近畏之。”

  刘沆为相,敢于启用贤人,救正时弊,他的这种刚正性格,得罪了那些侥幸谋官者与既得利益者,于是群起而攻。中丞张升上书刊号17条弹劾刘沆。仁宗皇帝本性温厚,时人说他“无隔夜之怨”,眼看刘沆被控,便一改初衷,取消革新。刘沆孤掌难鸣,受到内外夹击,便称病求罢,坚卧月余,嘉祐元年(1056年)十二月后,以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再后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今河南省淮阳)。

  刘沆故事一则

  真宰相刘沆

  (宋仁宗时)刘沆任丞相执政的时候,他故乡家族中有人逃避拖欠了国家的赋税达几十万钱;但刘沆并不知道这件事。当地的官员一连好几任都因为是刘丞相家族而不敢过问。程珦来担任庐陵县县尉时,负责征收赋税,把逃避拖欠赋税的刘沆 族人逮捕关入监牢内,责令他们把所欠赋税全部缴清才能释放。有人把这件事报告了刘沆。刘沆说:“赋税不及时上缴,原是我家犯了法,怎么可以叫地方官徇情而不照国家法令办事呢?”就写信给程珦道歉。后来程珦辞官回到京城,刘沆接见,很有礼貌。程珦出来后,对别人说:“刘沆的大量,不是他人能比得上的,是真宰相。”

藏书故实

  欧阳修被谗出守同州,他向皇帝建议把欧阳修留在史馆修书,极力推荐让其编纂《唐书》,并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不负众望,与宋祁等人同心协力,将《新唐书》编纂问世。嘉佑元年(1056)十月罢为观文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知应天府,后又迁刑部尚书,徙陈州。个人藏书丰富,据《宋史·艺文志》著录有《刘沆书目》2卷,当为其家藏书目,今已佚,其藏书数量不详。

猜你喜欢

  • 冯云山

    冯云山(1822年~1852年),又名乙龙,号绍光。广东花县(今属广州市)禾落地村人。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龙川县石灰窑村。自幼喜读经史、天文、地理,曾参加科举考试,后在村中设馆授徒,以塾师为业。后为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之一,官封南王,七千岁。

  • 李百药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诗人。其父李德林曾任隋内史令,预修国史,撰有《齐史》。隋文帝时百药仕太子舍人、东宫学士。隋炀帝时仕桂州司马职,迁建安郡丞。后归唐,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散骑常侍。人品耿直,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诸侯,为太宗采纳。曾受命修订五礼、律令。另外,据《安平县志》载:李百药及家族墓地遗址在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南。

  • 袁大敬

    袁大敬,号澄霖。揭阳人。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贡生,官琼州府训导,历仕荆府教授。事见清乾隆《揭阳县志》卷五、民国温廷敬《潮州诗萃》甲编卷七。

  • 张绉英

    张洙,号平台,顺德人。

  • 永瑛

    永瑛,字含章,号石林,薙染于海盐天宁寺,有集一卷。

  • 王秠

    王秠,曾官陕县尉兼主簿事(《宋诗纪事补遗》卷三八)。

  • 陈阳纯

    阳纯,字子正,天锡第四子。

  • 杨志坚

    杨志坚(生活于唐大历年间),字号不详。江西临川人。唐代著名诗人。“临川八大家”之一。

  • 胥鼎

    (?—1226)金代州繁畤人,字和之。胥持国子。世宗大定二十八年进士,以能称。宣宗贞祐间,累拜尚书右丞。南渡后,改知平阳府事,建言选将、练兵等事,均合机宜。哀宗时,官至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 庄崇节

    庄崇节,长沙(今属湖南)人。理宗宝祐五年(一二五七)曾游浯溪,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