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冯子振生平

冯子振生平介绍

冯子振,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洲客、怪怪道人,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元大德二年(1298)登进士及第,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查看冯子振的诗词古文

人物评价

  冯子振不仅善为古近体诗词,而且,对于散曲创作也特具天才,为元代南方少有的散曲作家之一。所作散曲,虽多是抒写个人闲适生活,但能形象地显示出他那豪情奔放的气魄。他曾考察过居庸关,所作《居庸赋》,仅5000言,却将居庸关的形势险要,描写得淋漓尽致,后人莫不赞为佳作。《十八公赋》,亦4000余言,传诵一时,世称杰作。他生前与浙江天台诗人陈孚友善。两人均主张为文要“任意即成,不事雕斫”。子振作诗为文笔气淋漓,陈孚自以为不及。扬州《汉寿亭侯祠碑记》,由苏昌龄起句,冯子振脱草,赵孟頫书写,被世人誉为“三绝”。晋陵宋子虚有《上冯集贤诗》云:“忠言如海胆如山,趣人金门虎豹间。玉笋晓班联雁序,紫檀春展对龙颜。气陵百辟星辰动,赋就三都造化闲。岂向长沙淹贾谊,淳风会见笔追还”。贯云石评其散曲说:“海粟之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阳春白雪序》),子振为当时士林所倾慕,由此可见一斑。

  冯子振著有《华清古乐府》等书传世,但该书早己散佚。《海粟诗集》,收所作散曲甚多,今存小令44首,以《鹦鹉曲》为著名,其作才思奔放,笔气淋漓,然不事雕斫,锤炼功夫不足,所以《元史·儒学传》称其诗词“律之法度,未免乖刺,人亦以此少之”,顾侠君集《元诗选》,从书画卷中搜得若干首;《沅湘耆旧集》又增录志乘内数作,存古今体诗83首、词4首,《全金元词》收其散曲(小令)4l首。

生平

  冯子振(1253-1348),字海粟,自号瀛洲客,怪怪道人,湖南省攸县人。(子振赠朱君壁诗作于是月)以后年在七十一岁。以外仕为承事郎,集贤待制与天台陈孚友善,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 子振于书无所不记,当其篇文时,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事料醴郁美如簇锦,尝著居庸赋,首尾几五千言,传诵一时,有海粟诗集存元诗选中。所作散曲至多。今存小合四十余首,以鹦鹉曲篇最著名,大德六年(公元一三零二年)作于大都。《冯氏族谱》又载其生于宝?元年(一二五三)。仕至承事郎、集贤待制。为人博闻强记而才气横溢;文思敏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以文章称雄天下。《元史·儒学传》谓:“天台陈孚其为诗文大抵任意即成,不事雕凿。攸州冯子振其豪俊与孚略同,而孚极敬畏之,自以为不可及。子振于天下书无所不记;当其为文也,酒酣耳热,命侍史二三人润笔以俟,子振据案疾书,随纸数多寡顷刻辄尽。”著有《居庸赋》,首尾五千言,雄浑正大,闳衍钜丽。曾与元代中峰禅师唱和,有《梅花百咏》一卷。所作散曲小令,或写个人闲适生活;或叹世、羡仙;或即景生情、抒怀写志;或登临感兴,吊古伤时;多劲逸而潇爽。今存散曲小令共四十四首,其中四十二首均为〔鹦鹉曲〕。大德六年(一三○二)冬,冯子振留寓京城,听歌女演唱白贲〔鹦鹉曲〕,此曲韵险,无人和韵作新辞。因友索和,一时兴发,按原韵和作四十二首,甚为有名。元·宋景濂称其词“横厉奋发”,“真一世之雄”。贯云石称其词“豪辣灏烂,不断古今”(均见《阳春白雪序》)。冯子振退隐后,贯云石曾写有《寄海粟》,以三国时的陈登喻之,可见冯子振的为人与个性。曾著有《海粟集》,今人王毅辑有《海粟集辑存》。

猜你喜欢

  • 穆脩

    穆脩(九七九~一○三二),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山东汶上)人。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一○○九)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一说海州。又贬池州。后官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仁宗明道元年卒,年五十四。曾倡异古文,并从陈抟受易数学,为宋理学之先导。有《河南穆公集》三卷。《宋史》卷四四二有传。穆脩诗,以《四部丛刊》述古堂影宋抄本《河南穆公集》为底本。参校光绪三一年李氏犀轩抄校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另清盛伯羲藏旧抄本、道光十五年日照许印林抄本、许本过录之张氏石洲藏本、《宋百家诗存》本,有关异文也予出校。

  •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龙从云

    名一作云从。元永新人,字子高。负经济才。曾入江浙左丞杨完者幕府,为都事,历官福建儒学副提举。性旷达,工诗歌,后居慈溪,僦屋临溪上,日钓其中,名钓鱼轩。有《钓鱼轩诗集》。

  • 卢若腾

    卢若腾,又字海运,号牧洲;文号留庵。明末清初福建同安县金门贤厝人。1598年(明神宗万历廿八年)出生,1640年(明崇祯庚辰十三年)与潘湖黄锡衮同榜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尝官浙江布政使左参议,分司宁绍巡海道。驻宁波,兴利除弊,遣爱在民,有“卢菩萨”之称。他支持郑成功收复台湾并于1664年赴台投郑,至澎湖突然病重而卒。著有《留庵文集》、《方舆互考》、《岛噫诗》、《与耕堂随笔》、《岛居随录》等。

  • 乃贤

    南阳人,字易之,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 张绮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唐末进士。武宗会昌二年(842),有若耶溪女子题诗三乡驿,自伤身世,绮见而题诗和之。事迹散见《云溪友议》卷中、《唐诗纪事》卷六七。《全唐诗》存诗1首。

  • 湛挺

    湛挺,字茂之,尝为司徒右长史,隐于无锡之惠山,筑草堂读书其中,与南平王刘铄友善,更以诗章唱酬留刻于石,定居无锡惠山。

  • 边贡

    边贡(1476~1532)字庭实,因家居华泉附近,自号华泉子,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弘治九年(1496)丙辰科进士,官至太常丞。边贡以诗著称于弘治、正德年间,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并称“弘治四杰”。后来又加上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合称为明代文学“前七子”。

  • 李元膺

    东平(今属山东)人,南京教官。生平未详。绍圣间,李孝美作《墨谱法式》,元膺为序。又蔡京翰苑,因赐宴西池,失足落水,几至沉溺,元膺闻之笑曰:“蔡元长都湿了肚里文章。”京闻之怒,卒不得召用。据此,元膺当为哲宗、徽宗时人。《乐府雅词》有李元膺词八首。

  • 陈栎

    (1252—1334)元徽州休宁人,字寿翁。学宗朱熹。宋亡,隐居著书。仁宗延祐初,乡试中选,不赴礼部试,教授于家。性孝友,刚正,动中礼法,与人交,不以势合,不以利迁。善诱学者,谆谆不倦。所居堂名定宇,学者称定宇先生,晚称东阜老人。有《尚书集传纂疏》、《历代通略》、《勤有堂随录》和《定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