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冯梦祯生平

冯梦祯生平介绍

冯梦祯(1548—1606),字开之,号具区,又号真实居士,浙江秀水(今嘉兴)人。著名的佛教居士。明代诗人。公元1577年(明万历五年)进士,官编修,与沈懋学、屠隆以气节相尚。后因得罪宰相张居正,被外谪广德州判,复又累迁南国子监祭酒,3年后被劾罢官,遂不复出。移家杭州,筑室于孤山之麓。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遂以此名其堂为“快雪”。冯梦祯为人高旷,好读书,好奖掖后学。诗文疏朗通脱,不事刻镂。著有《快雪堂集》64卷、《快雪堂漫录》1卷、《历代贡举志》等。>>查看冯梦祯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冯梦祯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卒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年五十八岁。万历五年(1577)二甲三名进士,官编修与,沈懋学、屠隆以气节相尚。张居正丧父争情,梦祯诣其子嗣修力言不可,忤居正,病免,万历二十一年(1593)补广德州判官,量移行人司,副尚宝司丞,升南京国子监司业,迁右谕德,署南京翰林院,再迁右庶子,拜南京国子监祭酒”。三年后被劾罢官,遂不复出,移居杭州,筑室于孤山之麓。

  梦祯因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名其堂曰“快雪”。著有《快雪堂集》六十四卷,《快雪堂漫录》一卷,及《历代贡举志》,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钱谦益为之作《南京国子监祭酒冯公墓志铭》,称其深禅学,其佛乘之文为时所称。

  万历二十八年(1600),紫柏北上京师搭救为民请命的南康太守吴宝秀,冯梦祯、汤显祖等紫柏好友极力规劝,紫柏给冯梦祯回书云:

  承手谕教我甚深。弟徐思之,断发如断头,倘再计山林可以避祸,朝市取祸必易,则尚有头可断矣。所以甘受报缘,初不暇生心趋避也。且舍境何以锻心哉!

  紫柏在与汤显祖的书札中亦有“断发如断头”之语,但用语委婉谨慎,不及此书直截坦白。同期另一封书札中,紫柏也表达了对冯梦祯等江南挚友关切与爱护自己的感激之意:

  万历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始得展手示,徐读之。备悉先生并江南法侣深护智愿之心,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况贫道耶?第先生与诸法侣深护之心固美,然皆不遑裂利害而计之。……又吾曹断发如断头也,更有何头可断哉!然先生并诸法侣,深护智愿,敢不知好恶!……不委先生迩来,于逆顺关头果能得自受用三昧否?此贫道切望于先生者也。此真语也。辱先生特遣兴肇,持手示召贫道,如不以直心答先生与诸法侣,此非佛弟子本色。……癸卯三月初七日。

  此书撰于紫柏圆寂前九个月左右。从书中可知,冯梦祯在紫柏滞留京师期间,特遣人召紫柏南归,以避锋芒。但已置生死于度外的紫柏,没有听从冯梦祯等挚友的劝告,仍然在风声鹤唳的京城为营救吴宝秀而奔波,最终为群小所忌,坐化狱中。

  紫柏真可(公元1543—1603年)圆寂后,冯梦祯悲愤异常,抑郁久之,二年之后,忧愤而死。正如陆符所云:

  余考大师蒙难,挺身抗救止,于中甫(于玉立)一疏,事虽无及,犹足为宗风吐气。至发愤流叹,欲哭欲泣,托于诗歌而见诸文辞,则反得于师明德而友达观之汤义仍(汤显祖)。若夫闻难旁皇及承讣痛哭呕心,一文以抒写平生,发挥其末后之光焰,当首属之先生(冯梦祯)。……师以万历癸卯腊月灭度,是岁与先生书,尤加痛切。甚以死机不远,折其游湖高情。乃大师既逝,先生亦不久旋劲,若夙照而预谶者。

轶事遗闻

  明代以后,西湖龙井茶叶逐渐形成了鲜明特色,受到人们的青睐,但由于产量有限,冒充“西湖龙井”的赝品也粉墨登场了。

  有一次,快雪堂主冯梦祯随老友徐茂吴又是仔细察看,又是取一小撮经冲泡后品尝茶汤,结果是再三摇头,竟没有一家是正宗“龙井”。

  后来,有一家送来一小包茶叶,口口声声说绝对是真品。徐茂吴再作尝试,其香味果然与众不同,有一种豆花的清馨。然而,茶农以及龙井寺的和尚却群起而攻之,说徐茂吴弄错了,这一小包茶叶才是赝品,他们大家的全是本山“实货”。

  冯梦祯平日爱饮“西湖龙井”,但对鉴别真假“龙井”并不内行。他见徐茂吴遭“围攻”,自己也有口难辩,只得拉着老友离开龙井村回城。一路上徐茂吴不断地数落刚才那些赝品“龙井”的假像,冯梦祯感叹:“伪物乱真如此!”

猜你喜欢

  • 黄宽

    黄宽(1829—1878),名杰臣,号绰卿。1829年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东岸乡(现为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镇东岸村),出生月日不详。医学家、教育家。中国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英学习西医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学者。学成归国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成功进行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最早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医家,又是中国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教师之一。

  • 宗元鼎

    (1620—?)江苏江都人,字定九,号梅岑、香斋,别号东原居士、小香居士。酷嗜梅花。隐居不仕,力耕而食,名其堂为“新柳堂”。诗宗温李。康熙十八年贡太学,部考第一。铨注州同知,未仕。有《新柳堂诗集》、《芙蓉集》、《芙蓉词》。

  • 祁德渊

    祁德渊,字韬英,浙江山阴人。明苏松巡抚、谥忠惠、彪佳女,姜廷梧室。有《静好集》。

  • 郑守仁

    台州黄岩人,号蒙泉。幼著道士服,长游京师,寓崇真宫,斋居万松间,一夕大雪填门,僵卧读书,不改其乐。京师号为独冷先生。顺帝至正间出主白鹤观。善诗。有《蒙泉集》。

  • 王丹桂

    王丹桂(生卒年不详),金代道士。字昌龄,号五峰白云子,利州(今四川广元市)人。师事金代道教宗师马钰(马丹阳),修习全真教义。隐于昆嵛山神清洞。工填词,笔调流畅清雅,有词集《草堂集》一卷,收其词一百四十馀首,皆宣扬早期全真教旨,与马钰同一格调,多赠寄答和之作,内容均是宣说早期全真教义,警诫世人觉悟人生梦幻,断恩爱,弃名利,以求达仙真之位。《全金元词》收其词六十二首。生平见其《草堂集》。

  • 嵇绍

    (253—304)西晋谯郡铚县人,字延祖。嵇康子。山涛以“父子罪不相及”荐于武帝,征为秘书丞。迁给事黄门侍郎,封弋阳子。赵王伦执政,署为侍中。河间王颙、成都王颖讨长沙王乂,绍率众拒之。乂败,废为庶人。后复位。惠帝永安元年,东海王越挟惠帝攻邺。颖将石超破之于荡阴,获惠帝。绍以身捍帝,中流矢死,血溅帝衣。后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浣。”谥忠穆。

  • 鲁渊

    元明间建德淳安人,字道源。励志为学。元顺帝至正十一年进士。授华亭丞,改浙江儒学提举,寻归隐岐山下。明初屡征不就,学者称岐山先生。有《春秋节传》、《策有枢要》。

  • 萧琛

    (478—52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彦瑜。萧惠开从子。少朗悟,有才辩。起家齐太学博士。与萧衍(梁武帝)等同为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入梁,累迁安西长史、江夏太守,官至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频莅大郡,不治产业,有阙则取,不以为嫌。性通脱。自称有音律、书、酒三好。年长,二事都废,唯书籍不衰。有《汉书文府》、《齐梁拾遗》等,均佚。

  • 刘过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木华

    (约公元二九0年)字玄虚,广川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惠帝初年前后在世。为杨骏主薄。作《海赋》,(见《文选》)文甚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