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赵翼生平

赵翼生平介绍

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旋辞官,主讲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独创”,反摹拟。五、七言古诗中有些作品,嘲讽理学,隐寓对时政的不满之情,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清代三大史学名著。>>查看赵翼的诗词古文

生平

  赵翼的先祖是宋代宗室,到了他的祖父尚且为官儒林郎,后家道开始中落。他的父亲赵惟宽,字子容,以设塾授业为生。赵翼自六岁起,即随父亲就读于外。十二岁为制举文,一日能成七艺,人皆奇之。乾隆六年(1741年)他的父亲在一家姓杭的大户家教书时去世。赵翼孤苦伶仃,无以养弟妹。杭家怜悯他,遂留他继承父业,继续教书。当时他仅15岁。十九岁入府学,成为秀才。在此后的数年中,他一直应聘为富家课徒。

  乾隆十四年(1749年),私塾职被解雇,饥寒驱迫他离家北上,投奔作幕于京城的亲戚。时年二十三岁。抵京后,赵翼以其文才受知于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刘统勋。刘文正公延至家,纂修《国朝宫史》三十六卷。该书后来在乾隆三十五年完稿出版。

  翌年秋,他在顺天乡试中一举克捷,中乾隆庚午科北榜举人,又考中明通榜。由于主考官汪由敦的器重,自同年冬起,赵翼在结束《国朝宫史》的编写之后,又被聘入汪氏幕署。汪氏家中富于藏书,加以汪由敦本人深于文学,又极爱赵才。积以日月,赵翼的诗文修养不觉大进。在此期间,赵翼虽在会试中败北,但仍然以文理畅通而先后考取礼部教习、内阁中书。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入直军机。此时正值清廷兴兵征计西北准噶尔,军事文书往返频繁,为赵翼崭露头角提供了良机。尹文端公、傅文忠公咸倚重之。其扈从行在,或伏地草奏,下笔千言,文不加点,一切应奉文字,几非君不办。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成进士。殿试拟第一,高宗以清代陕西未有元,因取第三,卷互易,即王文端也。授翰林院编修。担任方略馆纂修官撰文,修《通鉴辑览》。京察一等后,记名以备用为道员知府。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在顺天府乡试任同考官。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赵翼出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年(1765年),出任顺天武举主考官。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冬,出任广西镇安知府。到任后,他视察全境。当时因购马补济滇军,有关部门改用大筐代替旧小筐收敛粮食。百姓怨声载道。赵翼允许改回旧筐纳粮,改变了常平仓谷出轻入重的弊端。同时对横征暴敛的监仓奴和书吏严加惩处,制定了各种利民的改革措施。镇安百姓感激涕零。后奉特旨,赴滇筹划与缅甸的战事。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返广西镇安府原任。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调守广州知府。获海盗一百八人,按律皆当死,乃条别其轻重,戮其魁,馀多遣戍。乾隆三十六年,经调部引见,赵翼任贵州贵西兵备道道员,任上,他查处两铅厂谋私利造成亏空的大小官员。改任贵西道经历,他又除掉短缺工资运费的多种弊端。

  乾隆三十七年,上司知道他在云南参予过缅甸之役的军务,略次建功之际,在广州平海盗处理的谳大狱旧案事发,赵翼受弹劾被交部议而降级。乾隆三十八年,奉旨被吏部引见时,他以老母年事高为由,告假回乡,不再复出为官,朝廷准允辞官。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五月,他取道山东赴京,打算在宦海竞渡中再决雌雄。行至台儿庄,忽患风疾,双臂不能自主,他只好向命运屈服,掉头南归。从此开始了长达三十余年的归隐生涯。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发生林爽文事件,闽督李侍尧征台湾,道常州,邀请赵翼入幕商研。赵翼出谋划策,指出:靠省钱成功晚,反不如多花费用,给足军需,早些攻克成功,反而省钱。台湾林爽文起义因而被镇压平息。李侍尧奏明皇上,想要启用赵翼。赵翼坚决辞官,既归,复以著述自娱。主讲安定书院。往来常苏间,所至名流倾倒,传写诗篇,江左纸贵。与钱塘袁枚、铅山蒋士铨齐名,如唐之“元、白”,合称“江右三大家”。而君高才博物,既历清要,通达朝章国典,尤邃于史学,非袁、蒋所及也。存诗近五千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亦为“毘陵七子”之一。赵翼与袁枚、张问陶(船山)合称“乾嘉性灵派三大家”。

  家居数十年,手不释卷。所撰《廿二史札记》三十六卷,钩稽同异,属辞比事;其于前代弊政,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又撰《陔馀丛考》四十三卷、《檐曝杂记》六卷,虽未逮《日知》《养心》,并足为多闻之助。其馀《皇朝武功纪盛》四卷,亦征史才。所为诗,无不如人意所欲出,不拘唐宋格律,自成一家。有集五十三卷。又《唐宋十家诗话》十二卷。

  嘉庆十五年(1810年),重赴鹿鸣宴,赐三品冠服。

  嘉庆十九年(1814年)卒,享年八十六。

成就

文学
  赵翼论诗重“性灵”,主创新,与袁枚接近。他反对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倾向,也不满王士禛、沈德潜的“神韵说”与“格调说”。他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闲居读书作六首》之五)“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所著《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高启、吴伟业、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独具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赵翼的文学著作有诗集53卷及《瓯北诗话》。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著作
  赵翼史学著作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皇朝武功纪盛》等。由于《二十二史札记》把《旧唐书》、《旧五代史》罗织在内,实际为廿四史。他单披阅廿四史就达3200卷,加上正文和夹注中引用的稗史笔记4000多种,工作量浩瀚。赵翼从40多岁动笔,到1796年方完成。成书时他已经是七旬老翁了。《廿二史札记》一书考证史籍著述体例的演变和历史事实的真相,显示出特有的经世意识和对大量历史问题的深刻见解,堪称是乾嘉朴学时代创造性思维的出色成果。赵翼生前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梁启超以为赵翼“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二十二史札记》与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合称三大史学名著。

墓地

  赵翼墓位于无锡马山,墓地坐北朝内,背倚冠嶂峰,南对万顷太湖,墓前有清嘉庆二十年 (1815)立的墓碑,碑上镌刻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赐进士及第、翰林院编修、贵州贵西兵备道、庚午科重赴鹿呜筵宴、晋加三品、显考瓯北赵府君召;诰封恭人、晋赠淑人、显程太淑人之墓”。 1983年冬重修。

  1986年7月,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陆景初

    陆景初一般指陆象先。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任蒲州刺史、太子詹事、工部尚书、刑部尚书、同州刺史。736年(开元二十四年),陆象先病逝,追赠尚书左丞相,赐谥文贞。

  • 钟万春

     钟万春,字懋和,号初宇。清远人。于田子。明神宗万历七年(一五七九)举人,官邵武同知,以艰去,补襄阳同知,升知府。有《戋戋言文集》。民国《清远县志》卷六有传。

  • 周思兼

    (1519—1565)松江府华亭人,字叔夜,号莱峰。学者私谥贞静先生。少有文名,工书画。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平度知州,擢工部员外郎,累官湖广按察佥事。执法不避权贵。时岷王府宗室暴横,公然杀人越货,历任皆不敢问。因捕其党,奏闻,悉禁锢。后以忧去官。有《周叔夜集》、《学道纪言》。

  • 如阜

    如阜字物元,馀姚僧。洪武初徵至南京卒。

  • 黄复圭

    元饶州安仁人,字君瑞。博学,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顺帝至正间死于兵祸。

  • 朱德蓉

    朱德蓉,字赵璧,会稽人。诸生祁班孙室。

  • 贾昌朝

    贾昌朝(997—1065)字子明。宋朝宰相、文学家、书法家,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真宗(九九八至一零二二)朝赐同进士出身。庆历(一零四一至一零四八)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魏国公,谥文元,卒年六十八。著作有《群经音辨》、《通纪时令》、《奏议文集》百二十二卷。其著作《群经音辨》是一部专释群经之中同形异音异义词的音义兼注著作,集中而又系统地分类辨析了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所录存的群经及其传注中的别义异读材料,并对这些材料作了音义上的对比分析,同时还收集、整理了不少古代假借字、古今字、四声别义及其它方面的异读材料,有助于读书人正音辨义,从而读通经文及其注文。

  • 杨鼎夫

    (?—954)成都(今属四川)人。尝举进士。后蜀孟知祥时,为定远军推官,判榷盐院事,遇疾暴卒。生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五八、《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三、《诗话总龟》卷四九。鼎夫富于词学,能诗,为时所称。尝与安守范、周述、李仁肇同游彭州天台禅院,共赋《天台禅院联句》。《全唐诗》存诗1首、联句1联。

  • 习凿齿

    (?—约384)东晋襄阳人,字彦威。博学洽闻,以文笔著称。桓温辟为从事,累迁别驾。温出征伐,凿齿或从或守,每处机要,善尺牍论议。以忤温旨,出为荥阳太守。后以足疾居家。及襄阳陷于前秦,苻坚馈赠甚厚。寻襄、邓反正,朝廷欲征典国史,会卒。有《汉晋春秋》,以蜀为正统。另有《襄阳耆旧传》等。

  • 隐者

    姓名不详。玄宗时人。尝过李泌,留一男及一函于李处。过八九日男殂,即以函盛之而瘗。后发函视之,有一黑石,上题诗云云。事见《太平广记》卷三八引《邺侯外传》。《全唐诗》收之,题作《李泌庭黑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