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徐锡麟生平

徐锡麟生平介绍

徐锡麟(1873年-1907年),字伯荪,号光汉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于地主绅商家庭,幼读私塾,喜欢算术、天文,先后取得廪生、副举人等功名。因他常宣传革命思想,仇视清廷,其父恐受连累,分了一部分财产给他,表示脱离父子关系。>>查看徐锡麟的诗词古文

秋瑾关系

  《戊戌喋血记》说,秋瑾听闻徐锡麟之死很绝望,因此后来她放弃了逃跑的选择,慷慨就义。
  徐锡麟与秋瑾并无儿女私情
  中新网杭州10月10日电(记者 严格)坐在记者面前的徐乃达刚刚参加纪念辛亥革命的一个活动,这并非因为他的身份——美国飞翔网讯控股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也不是因为其姐姐徐乃锦嫁给了蒋介石的长孙蒋孝文,而是因为其祖父徐锡麟。
  在会场里,坐在徐乃达旁边的是秋瑾的后人,他们交流了一个流传了百余年的话题:他们是恋人吗?
  徐锡麟秋瑾都是浙江绍兴人,他们先后加入光复会,共赴日本求学,共同创办大通学堂,共同谋划浙皖起义,最后徐壮烈牺牲,秋从容就义。
  而由邱礼涛执导,黄奕、杜宇航、黄秋生、郑嘉颖等人主演的《竞雄女侠·秋瑾》也引起了广泛争议,黄奕饰演的秋瑾和杜宇航饰演的徐锡麟两人关系亲密。
  针对秋瑾徐锡麟为表兄妹和情侣的说法,徐乃达经过考证均不成立,在徐家家谱中没有发现和秋瑾的关系,秋瑾是拿着光复会会长蔡元培的介绍信第一次见到徐锡麟,如果是表兄妹就不需要介绍信。
  “秋瑾巾帼不让须眉”,徐乃达认为这并不符合当时男性的审美倾向,何况徐锡麟当时已婚,夫妻非常恩爱,其妻子王振汉与秋瑾情同姐妹。
  徐乃达认为秋瑾徐锡麟年纪相仿,志同道合,但并无儿女私情。
  虽没有儿女私情,但他们100多年前共同发动浙皖起义后来被认为是辛亥革命的前奏。
  徐锡麟为浙江绍兴人,1907年7月6日,时任安庆巡警学堂监督的徐锡麟枪杀安徽巡抚恩铭发动起义,终因准备仓促、寡不敌众被捕,英勇捐躯,其后秋瑾在浙江绍兴牺牲。起义虽很快失败,但却撼动清廷,震惊中外,大大激励了时人推翻清朝的斗志。
  现定居上海的徐乃达为徐锡麟之孙,他告诉记者,根据家中长辈口述,祖父徐锡麟出生在绍兴一个非常富裕的家庭,,父亲徐凤鸣秀才出身,当过县吏,家有田地百余亩,又在绍兴城内开设“天生绸庄”、“泰生油烛栈”,资本甚厚。但其从小就是桀骜不驯,自幼“器物过手,辄破坏之”,十二岁那年,为了“学武功”,跑到深山大岭中的寺庙去当小和尚,其后曾祖父为了避祸甚至和其断绝父子关系。
  “按照现在的标准,几乎就是个问题少年”。徐乃达这样定义其祖父。
  徐乃达认为1903年的日本之行对徐锡麟走上革命之路影响极大,在日本徐锡麟认识了很多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也了解了中国以外的世界,同时积极参加营救因反清入狱的革命志士章炳麟。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东京博物馆看到了一座中国古代大钟在那里展示,他想中国的文物怎么被日本人掠夺过去,加上之前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等等,让他觉得必须彻底革命。
  1907年徐锡麟牺牲后,其独子也就是徐乃达的父亲徐学文不满两岁与祖母避难日本,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回到故乡绍兴,其后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徐学文赴德留学,1946年担任台湾樟脑局局长举家迁往台湾,徐乃达出生于台湾,2000年后徐乃达长住上海,担任美国飞翔网讯控股集团公司执行董事、上海捷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台湾,徐乃达记得在念小学的时候当时国文课本里就有一课叫《徐锡麟传》,上这篇课文的时候,老师就说,“我们班上有位同学,他的祖父就是这个人。”然后他就叫徐乃达站起来,当然没有这篇课文了。
  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知道徐锡麟的人并不多,徐乃达觉得正常,但他觉得很多年轻人对于中国历史几乎一无所知,不知道秦汉唐宋,不知道辛亥革命,不知道台湾和大陆的风风雨雨。
  “历史是不断在重演的”。喜欢历史的徐这样认为,对于牺牲在百余年前的祖父徐锡麟,他觉得其出生富贵却赴汤蹈火投身革命最后以身许国,其见义勇为的精神至今价值犹存。
  1989年徐乃达陪同老父亲第一次回到大陆,在浙江绍兴徐锡麟故居,徐乃达父亲徐学文泪流满面。这也是徐乃达第一次看到自己父亲的眼泪。
  “那时上海浦东还是一片荒凉,有人建议我投资买地,我说神经病,现在看来我是神经病”。谈及大陆的高速发展,徐乃达感慨万千。
  100多年前徐锡麟被凌迟处死,临刑神色自若地说:“功名富贵,非所快意,今日得此,死且不悔矣!”
  “我看到了祖父为之牺牲的富强中国”,徐锡麟之孙徐乃达非常动情。(完)

之死

在如何处理徐锡麟的问题上,清廷参照了了当年“刺马案”张汶祥暗杀两江总督马新贻的先例。当年张汶祥所受的是剖挖心脏之刑,新任安徽巡抚冯煦请示两江总督端方后,决定仿行。行刑之日,先由刽子手持铁锤将徐锡麟的睾丸砸烂,再剖腹取出心脏,这颗心脏被拿去祭祀恩铭的“在天之灵”,然后被恩铭的亲兵们烹熟下酒。清廷此时正在实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转型,却不惜逆流而动,以如此残忍的手段杀害徐锡麟,更坐实了革命党对其“假立宪、假改革”的指控。

经历

在日本
  1901年徐锡麟出任绍兴府学校算学讲师,得到知府重用,后升为副监督。1903年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会中竟有中国古钟在展,徐锡麟愤感列强欺中国太甚。不久结识陶成章、钮永建等,在他们影响下,徐锡麟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渐放弃对清政府的希望,弃改良而从革命。当时,“《苏报》案”事起,日本留学生群起反对,徐锡麟也慷慨解囊,积极参与营救章炳麟。归国后,在家乡建蒙学、设书局,以期开启民智,因遭排挤,事竟不成,仍退任副监督之职。此时,俄人逼我远东,徐锡麟恸哭国弱受欺,于是投笔从戎,开始苦练枪法。
  1904年初,绍兴城内大善寺地产被天主教觊觎,将至不保。徐锡麟得知后,抱病奔走,呼吁群众与教会作斗争,又积极发动绍兴各商号联名上书官府。因群情激愤,官府不敢包庇,天主教图谋终未得逞。该年冬,徐锡麟因事过上海,得遇蔡元培、陶成章,首批加入光复会,后成为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回绍兴后,徐锡麟创办了大通师范学堂,罗致少年英俊,教以军法纪律,为革命培养人才。他还积极结交各地会党,甚至延请他们为学校教练。不久,徐锡麟借北上联络大盗冯麟阁之机,出山海关,过吉林、奉天,走西北边疆,查看了山川形势,并亲见日、俄在中国疆土上张狂角逐,愤愤不平,欲挥刀沙场“为国死”。
  谋革命不易,为了达到反满目的,徐锡麟等人逐渐产生了“以术倾清廷”的思想,他们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复会的成员学习军事,乘机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于是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员头衔,指分安徽候补。经多方活动,1905年冬,受绍兴徐克丞资助和徐锡麟表叔、湖南巡抚俞廉三推荐,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各捐得官职,并被获准前往日本学习陆军。但到日本后,由于清廷驻日公使的阻挠,学习陆军的计划被破坏,无奈回国。

归国后
  徐锡麟
  归国后, 徐锡麟等人又打算进一步打入官府,“藉权倾虏廷”。通过发动利用各方关系,徐锡麟谋得筹办安庆陆军小学之事。后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和徐锡麟本人的精明干练,终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光绪三十二年。冬季他到了安庆,向抚院落报到,恩铭接见后,派他为安徽 巡警尹。他小心逢迎,拜恩铭为师,恩铭引为亲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1907年2月,徐锡麟与秋瑾约定在皖、浙同时举行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原定7月19日举行,因一会党人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党人的一些别名暗号,两江总督端方电令恩铭拿办。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别号在列,知事机迫人,遂决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举义。谁知恩铭这天有事,要求将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外援不至,准备未周,起义堪忧。
  6日,恩铭及文武官吏陆续齐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开始.徐锡麟当时呈上毕业名册,口头报告了毕业官兵人数,随后市场说:“报告,今天有革命党人起事!”恩铭拍案高声说:“在哪里?什么人?”徐即应声说:“在这里,就是我。”话音没落,就朝恩铭连射数枪。大家夺门逃命。恩铭在被抬出去时喊叫道:“快把乱党就地正法。”于是藩台冯煦命令大家一齐集中到抚院。顾松也去了,他们集中在大堂后东边大厅里,忽闻上房内哭声震天,又见同仁医院院长、美国人戴世璜与拎着包的一行人匆匆走出,大家围上去打听消息,戴说”不中用了,身中六七枪,尤以右耳及腰部两颗子弹无法治理。“一会儿,人声又开始杂乱,几名士兵将徐锡麟反绑着押来了。他见藩台说:“大帅安否?”冯将脚一跺,说:“畜生,大帅待你何等恩厚,现被你枪杀,还敢问安否?”徐笑道貌岸然:“问大帅安问正是私谊也。”接着说:“枪杀恩铭,此乃正义也。”这时忽然传说“太太下来了。”宣称要将徐先剜心,后斩首。

英勇就义
  徐锡麟遇难前神情安然
  公堂之上,面对审判,徐锡麟义正词严,怒斥清廷专政误国。清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清官又问:汝常见恩铭,为何不于署中杀之。徐锡麟言:“署中,私室也;学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须令众目昭彰,岂可鬼鬼祟祟。”遂自写供词,愿一人承担责任,不牵连学生。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慷慨就义。审讯时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瑞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
  1907年7月7日,徐锡麟惨遭杀害,心肝被挖,用于炒菜。
  徐锡麟的英勇事迹和大无畏气概为后人钦服,正像柳亚子诗中所言:
  慷慨告天下,灭虏志无渝。
  长啸赴东市,剖心奚足辞!
  徐锡麟以官员身份刺杀恩铭,引起了清廷的极大震惊,一时间,人人自危。清政府先防康梁党,后防革命党,继防留学生,今又防及侯补道,其心忐忑,其势飘摇,革命成功已胜利在望。

故居

  徐锡麟故居位于绍兴东浦镇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徐锡麟(1873-1907),字伯荪,号光汉子,华夏志士,华夏先烈。清山阴东浦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秉性刚强,崇拜英雄豪杰。21岁中秀才,无意仕途,好论国事,曾任绍兴府中学堂教师并副监督,开设特别书局,经销新书,宣传排满革命。创办热诚学堂,自任体操教员。1904年加入光复会,次年创办大通学堂,训练会党骨干,后捐道员官衔,去安徽任陆军小学堂会办、巡警学堂监督,以合法身份进行革命活动。准备浙皖起义。1907年7月6日,因事被察觉,仓卒举义,枪杀巡抚恩铭,终因寡不敌众被捕,英勇捐躯。

  徐锡麟故居现辟作徐锡麟生平事迹陈列室对外开放。

  徐锡麟现葬在杭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纪念建筑

墓址
  在杭州西湖区风篁岭下南天竺,龙井路旁。原演福寺旧址。
  徐锡麟牺牲后,遗体安葬安庆城北马山。民国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锡麟、马宗汉、陈伯平三烈士灵柩运经上海,在永锡堂召开追悼大会,同时追悼的还有陶成章。次日烈士灵柩运至杭州,葬于孤山东南麓。1964年,徐锡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陈伯平、马宗汉墓被分藏三坛,迁鸡笼山。墓碑同时随迁,墓表藏劳动路孔庙。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墓遭破坏,碑石无存。1981年9月,遗骨由鸡笼山再迁风篁岭南天竺原演福寺旧址。三烈士遗骨重换骨坛,坛内各置砚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鸡笼山迁南天竺”字样。新墓为三座圆形墓,徐锡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径400厘米。左为马宗汉墓,右为陈伯平墓,皆市80厘米,直径250厘米。均用大块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锡麟街
  锡麟街是为了纪念为推翻清廷在安庆牺牲的烈士徐锡麟而命名的。1906年春,徐锡麟以候补道员的身份来到安庆,出任安徽巡警学堂会办,他积极发展革学堂起义”,一度攻占军械所,但终因寡不敌众,起义失败,徐锡麟惨遭杀害。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曾提到此事,并以此为题材,写出了《药》这篇著名的小说,表达了对刽子手的痛恨和对烈士的深深悼念。革命胜利后,安庆人民为纪念这位烈士,就把他起义地点旁边的一条街道命名为“锡麟街”,并在人民路旁立起一座他的塑像,以示纪念。

生平

  1901年徐锡麟出任绍兴府学校算学讲师,得到知府重用,后升为副监督。1903年赴日本参观大阪博览会,会中竟有中国古钟在展,徐锡麟愤感列强欺中国太甚。不久结识陶成章、钮永建等,在他们影响下,徐锡麟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逐渐放弃对清政府的希望,弃改良而从革命。当时,“《苏报》案”事起,日本留学生群起反对,徐锡麟也慷慨解囊,积极参与营救章炳麟。归国后,在家乡建蒙学、设书局,以期开启民智,因遭排挤,事竟不成,仍退任副监督之职。此时,俄人逼我远东,徐锡麟恸哭国弱受欺,于是投笔从戎,开始苦练枪法。

  1904年初,绍兴城内大善寺地产被天主教觊觎,将至不保。徐锡麟得知后,抱病奔走,呼吁群众与教会作斗争,又积极发动绍兴各商号联名上书官府。因群情激愤,官府不敢包庇,天主教图谋终未得逞。该年冬,徐锡麟因事过上海,得遇蔡元培、陶成章,首批加入光复会,后成为光复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回绍兴后,徐锡麟创办了大通师范学堂,罗致少年英俊,教以军法纪律,为革命培养人才。他还积极结交各地会党,甚至延请他们为学校教练。不久,徐锡麟借北上联络大盗冯麟阁之机,出山海关,过吉林、奉天,走西北边疆,查看了山川形势,并亲见日、俄在中国疆土上张狂角逐,愤愤不平,欲挥刀沙场“为国死”。

  谋革命不易,为了达到反满目的,徐锡麟等人逐渐产生了“以术倾清廷”的思想,他们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复会的成员学习军事,乘机打入清廷内部,以掌握军权。于是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员头衔,指分安徽候补。经多方活动,1905年冬,受绍兴徐克丞资助和徐锡麟表叔、湖南巡抚俞廉三推荐,徐锡麟与马宗汉、陈伯平各捐得官职,并被获准前往日本学习陆军。但到日本后,由于清廷驻日公使的阻挠,学习陆军的计划被破坏,无奈回国。

  归国后, 徐锡麟等人又打算进一步打入官府,“藉权倾虏廷”。通过发动利用各方关系,徐锡麟谋得筹办安庆陆军小学之事。后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荐和徐锡麟本人的精明干练,终于得到安徽巡抚恩铭重用,光绪三十二年。冬季他到了安庆,向抚院落报到,恩铭接见后,派他为安徽 巡警尹。他小心逢迎,拜恩铭为师,恩铭引为亲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学堂会办。徐锡麟食清廷之禄,却时刻不改革命之志。1907年2月,徐锡麟与秋瑾约定在皖、浙同时举行反清武装起义。起义原定7月19日举行,因一会党人员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党人的一些别名暗号,两江总督端方电令恩铭拿办。恩铭召徐锡麟计议,徐锡麟见自己别号在列,知事机迫人,遂决定于7月8日巡警学堂举行毕业典礼时举义。谁知恩铭这天有事,要求将毕业典礼提前两天,无奈起义只得于6日举行。外援不至,准备未周,起义堪忧。

  6日,恩铭及文武官吏陆续齐集巡警学堂,毕业典礼开始.徐锡麟当时呈上毕业名册,口头报告了毕业官兵人数,随后市场说:“报告,今天有革命党人起事!”恩铭拍案高声说:“在哪里?什么人?”徐即应声说:“在这里,就是我。”话音没落,就朝恩铭连射数枪。大家夺门逃命。恩铭在被抬出去时喊叫道:“快把乱党就地正法。”于是藩台冯煦命令大家一齐集中到抚院。顾松也去了,他们集中在大堂后东边大厅里,忽闻上房内哭声震天,又见同仁医院院长、美国人戴世璜与拎着包的一行人匆匆走出,大家围上去打听消息,戴说”不中用了,身中六七枪,尤以右耳及腰部两颗子弹无法治理。“一会儿,人声又开始杂乱,几名士兵将徐锡麟反绑着押来了。他见藩台说:“大帅安否?”冯将脚一跺,说:“畜生,大帅待你何等恩厚,现被你枪杀,还敢问安否?”徐笑道貌岸然:“问大帅安问正是私谊也。”接着说:“枪杀恩铭,此乃正义也。”这时忽然传说“太太下来了。”宣称要将徐先剜心,后斩首。

  公堂之上,面对审判,徐锡麟义正词严,怒斥清廷专政误国。清官质问徐锡麟:恩铭待你不薄,为何刺杀。徐锡麟厉言道:“恩抚待我,私惠也;我杀恩抚,天下之公也。”清官又问:汝常见恩铭,为何不于署中杀之。徐锡麟言:“署中,私室也;学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须令众目昭彰,岂可鬼鬼祟祟。”遂自写供词,愿一人承担责任,不牵连学生。

  1907年7月6日,光复会成员安徽巡警处会办兼巡警学堂监督徐锡麟,在安庆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攻占军械所,激战4小时,失败被捕,慷慨就义。审讯时挥笔直书:“蓄志排满已十余年矣,今日始达目的。本拟杀恩铭后,再杀瑞方、铁良、良弼,为汉人复仇。”

  1907年7月7日,徐锡麟惨遭杀害,心肝被挖,用于炒菜。

猜你喜欢

  • 黄廷璹

    黄廷璹(生卒事迹均不详),号双溪。宋朝文人,《全宋词》收录其《解连环》(乍寒帘幕)等6首。

  • 张潮

    张潮(一作张朝),唐代诗人。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活动于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时代。他的诗在《全唐诗》中仅存五首(其中《长干行》一首,亦作李白或李益诗)。张潮的诗,除了一首《采莲词》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从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都不难发现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不仅《采莲词》、《江南行》,明显地受民歌影响,其余三首也全采用白描手法和歌行体。主要写商人妇的思想感情,说明他对当时的城市生活比较熟悉。《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说张潮是大历(唐代宗年号,766—779年)中处士。《闻一多全集·唐诗大系》将他排列在张巡前,常建后。

  • 吴师道

    吴师道(1283—1344),字正传,婺州兰溪县城隆礼坊人。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卒年惠宗至正四年,年六十二岁。聪敏善记诵,诗文清丽。19岁诵宋儒真德秀遗书,乃致力理学研究,竭力排斥其他学说。元至治元年(1321)登进士第。授高邮县丞,主持兴筑漕渠以通运。因为官清正,被荐任国子助教,延祐间,为国子博士,六馆诸生皆以为得师。后再迁奉议大夫。以礼部郎中致仕,终于家。生平以道学自任,晚年益精于学,剖析精严。

  • 周淑履

    山东莱阳人。高荫栐妻。早寡,为人佣纫以生。教三子读书成名,远近以女师尊之。有《峡猿草》、《绿窗小咏》。

  • 阮瑀

    (约165—212)东汉末陈留尉氏人,字元瑜。少师从蔡邕。汉献帝建安中,曹操以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好文学,尤善章表书记,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仓曹掾属。后人辑有《阮元瑜集》。

  • 王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 王万钟

    (1189—1215)金忻州秀容人,字元卿。少有逸才,工诗文,古诗尤萧散。与同郡田德秀齐名。

  • 张翔

    (724—779)安定人,字子翼。玄宗天宝初入仕,历任济王府参军、阌乡尉、陕县尉、京兆功曹等,官至殿中侍御史。

  • 卓发之

    字左车,仁和人。有漉篱集。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