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郑文焯生平

郑文焯生平介绍

郑文焯(1856~1918)晚清官员、词人。字俊臣,号小坡,又号叔问,晚号鹤、鹤公、鹤翁、鹤道人,别署冷红词客,尝梦游石芝崦,见素鹤翔于云间,因自号石芝崦主及大鹤山人,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隶正黄旗汉军籍,而托为郑康成裔,自称高密郑氏。光绪举人,曾任内阁中书,后旅居苏州。工诗词,通音律,擅书画,懂医道,长于金石古器之鉴,而以词人著称于世,其词多表现对清王朝覆灭的悲痛,所著有《大鹤山房全集》。>>查看郑文焯的诗词古文

成就

词学
  郑文焯的文学作品以词为特长,在晚清词坛独树一帜。以白石、叔夏为法,倡导清空澹雅的美学趣味。即词意宜清空;语必妥溜,取字雅洁;使事用典融化无迹;骨气清空。俞樾曾对其词给予颇高评价。时湘中王闿运以词称雄,及见文焯作,遂敛手谢不及。程颂万、易顺鼎等咸俯首请益,陈启泰说他的词“直逼清真(指宋代周邦彦),时流无与抗争”。词集有《瘦碧》、《冷红》、《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等。其后删存诸词集为《樵风乐府》九卷。仁和(杭州)吴昌绶并收集其生平著述,如《说文引经考故书》、《扬雄说故》、《高丽好太王碑》、《释文纂考》、《医故》、《词源斠律》、《冷红词》、《樵风乐府》、《比竹余音》、《苕雅余集》、《绝妙好词校释》、《瘦碧词》、合刊为《大鹤山房全集》。

医学
  医书有《医诂》一书。收入经方中精要近夏天者,辨其本末;又取经籍传注所记杂家言,疏通证明。然它持论怀疑《灵枢》、贬低张机的方,未为至当,但能追溯方术源流辨别古籍真伪,还是医林仅见之作,另著《千金方辑古经方疏证》八卷、《妇人婴儿方义》两卷,未见传世。郑文焯为近代词学大家,医术只是郑文焯的余技。然而《医故》一书,虽然篇幅不大,但见地殊属不凡。郑文焯的考据功夫,可与黄元同、冯梦香相比。

书法
  工于书法,康有为称其书法:“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深而去其犷野。”

生平

  郑文焯,奉天铁岭(今属辽宁)人,尝自称山东人。如词集《瘦碧词》自署“高密郑文焯”,词集《比竹余音》自署“北海郑文焯”。远祖郑康成,九世祖郑国安于清初有战功,属汉军正黄旗,父郑瑛棨(字兰坡),同治初任陕西巡抚。

  文焯生于清文宗咸丰六年(1856年),十三岁能画指画,吴昌硕曾在他的指画《寒山子》上题赞:“一指蘸墨心玄玄,且园而后大鹤仙。我画偶然拾得耳,对此一尺飘馋涎。鹤与梅花一屋住,有时与鹤梅边遇。梅边遇,兴益赊。毫毛茂,翻龙蛇。”文焯青少年时期曾随其父宦游山西和陕西一带,享受过富贵公子的生活。大约在其20岁前后经历了由富贵到贫穷的急剧转变。其《己卯重九》云:“十载繁华一梦收,及时行乐且勾留。半瓶白酒消闲恨,满目青山忆旧游。翠袖空沾知己泪,黄花须抽少年头。一年一度逢佳节,忍赋新诗断送秋”。

  光绪元年(1875)中举,曾任内阁中书。因七次会试不中,遂绝意进取,自镌私印“江南退士”,弃官南游。因喜爱吴中湖山风月胜景,旅居苏州,为江苏巡抚幕僚40余年。喜与文士交往,与朱祖谋唱酬无间。喜鹤,人见之,常一琴一书,一鹤舞于其间。辛亥革命后,以清遗老自居,又自比陶渊明。居住上海,专精医学,行医于汉口路福利公栈,兼卖书画以自给。清史馆聘为纂修,北京大学聘为金石学主任教授兼校医职务,月俸金八百;皆婉辞不就。曾在除夕画一老梅枝上数萼,忽生横枝,悬大红爆竹,是未经入画之景,题为“春色春声”。某军长见而喜爱,愿以巨资购买,请题双款,郑文焯婉言谢绝。

  其家先世有藏书颇多,同治年间被水淹没不少。以后继续从事金石、书画、古籍的购藏,名人手跋、点校本,遇见即购。藏书处有“大鹤山房”、“半雨楼”等,藏书印有“叔文校定”、“石芝西堪”、“鹤公过眼”、“江南退士”、“大鹤天隐者”、“樵风家世”等。晚年,所藏书大部分出售给人,自称:物无久聚,终必散出,与其给儿孙出售,不如及身料理,尚能得相当代价。其手稿曾被康有为所得数种。编著《国朝著述未刊书目》。

  郑文焯于62岁时死于吴门(苏州)。1918年春卜葬于光福邓尉。郑逝世后五个月,朱古微、梁任公(启超)、叶玉虎等八人上书内务总长钱能训,致函江苏省长转吴县知县,请他们保护郑墓,可见影响之大。

猜你喜欢

  • 曹修睦

    曹修睦(987—1046年),字公臣,曹修古弟,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景佑(1034~1038年)间知泉州。终于家,年六十。卒后,蔡襄为撰《尚书司封员外郎曹公墓志铭》,收录于《端明集·卷38》。

  • 程颢

    程颢(1032-1085),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元明善

    (1269—1322)大名清河人,字复初。诸经皆有师法,尤深于《春秋》。早年游吴中,以荐为安丰、建康两学正。辟掾行枢密院,佥院事董士选待之若宾左。仁宗即位,升翰林直学士。诏以蒙古文节译《尚书》有关政要者。延祐二年,始会试天下进士,首充考试官;廷试,又为读卷官。所取士后多为名臣。累官翰林学士,卒谥文敏。早岁以文章自豪,出入秦、汉间,晚益精诣。有《清河集》

  • 夏溥

    溥字大之,一字大充,号虎怕道人,淳安人。领至治三年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转龙兴路学教授。

  • 董以宁

    董以宁(约公元一六六六年前后在世),字文友,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市)人,清代初期诗人。性豪迈慷慨,喜交游,重然诺。明末为诸生。少明敏,为古文诗歌数十万言,尤工填词,声誉蔚然。与邹只谟齐名,时称“邹董”。又与陈维崧及只谟有才子之目。著有《正谊堂集》和《蓉度词》。其中《蓉度词》中大量的“艳体词”作品又尤为学界所争议。

  • 谢混

    (?—412)东晋陈郡人,字叔源,小字益寿。谢安孙。孝武帝婿。少有美誉,善属文。袭父爵。累迁中书令、尚书左仆射。坐党刘毅,为刘裕所杀。

  • 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 杜大中

    子庸、山堂居士,江苏苏州人擅长书法。

  • 王大学士

    王大学士即元代集贤大学士王约〔公元1252至1333年〕字彦博,号豫斋,赠文定公,亦称大梁王文定公。生于元宪宗二年,卒于文宗至顺四年,年八十二岁。祖父王通为汴京三槐堂之后,宋末避乱迁真定(今河北正定)。王约性颖悟,风格不凡,尝从魏初游博览经史,工文辞。至元十三年,(公元一二七六年)翰林学士王盘荐为从事,累拜监察御史。

  • 潘伯脩

    伯脩,字省中,黄岩人。至正间,尝三中省试。方谷珍乱,劫致之海上,欲官之,不从,遂死于难。应梦虎作诗吊之,有「嵇康未必轻钟会,黄祖何曾爱祢衡」之句。今读其诗,缠绵感慨,多出入于二李之间。如《燕山秋望》、《丙申元旦》诸诗,则忠君爱国之心,固蔼然溢于言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