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张正元生平

张正元生平介绍

张正元(1801--1856),字乃起,号贞甫,清代屏南县漈头村人,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联捷中式文进士,为屏南分治后第一位中式文进士,与叔张方车(中举后改名张方矩)被时人誉为“一门两进士”、“叔侄同进士”,漈头村成为屏南四大书乡之首。著有“万青堂”时文行世,晚年尤好吟咏,其为诗专主性灵,惜失燹之后,遗稿散失,今其所存者仅什之二三焉。>>查看张正元的诗词古文

生平

  张正元,生于清嘉庆六年(1801)辛酉岁七月十八日子时,卒于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岁七月十八日子时,享寿五十六岁,系张方宰长子。张正元自幼天才敏捷,嘉庆廿一年(1816)丙子岁,年仅十五岁的他就以科考第一名的成绩入泮,成为最年轻的邑庠生,岁考以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绩补廪食饩,每月可领到廪饩银四两;道光二年(1822)壬午岁,被全省提督学政推举为优贡生,入福州鳌峰书院,为陈恭甫、黄东苍两位先生所器重;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岁恩科,与叔张方车同科中式举人,列全省第八名;道光十二年(1832)壬辰科联捷中式第十六名进士,殿试三甲八十名,归班以知县铨选,愿就教职,补授台湾府教授,历署泉州府教授,调漳州府教授,所至文人钦服,俸满推升丁忧而卒。墓在福州西门外祭酒岭金吾山,穴坐壬向丙。

  《屏南县志》卷六载:“开县之初,读书颇少,此一时也。张氏叔侄中进士发甲之后,城乡远近,弦诵之声洋洋盈耳,可谓盛矣!国家举行新政,庠序气象又复焕然一新……”。文中的“张氏叔侄”,指的就是漈头村的张方车、张正元,特别是张正元,首次中式屏南分治后第一位文进士,从此开了屏南读书风气之先,为屏南人才辈出开了一个好头。只可惜张正元自任职起就携眷迁居福州文儒坊,之后又时局动荡,久无联系,家乡的人现在都不知道其后裔如何了。

猜你喜欢

  • 陈济翁

    陈名恺,字济公,婺州永康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元符三年(1100)卒,年六十六。岳珂跋称为陈济翁墓志铭,疑是其人。

  • 喻时

    (1506—1570)河南光山人,字中甫,号吴皋。嘉靖十七年进士。授吴江知县。有治绩,擢御史。严嵩入阁,时疏劾之,帝不听。官至南京兵部侍郎。

  • 王畛

    畛字季野,都中之子,官至成都路判官。至正间,与弟畦流寓吴中,与陈叔方、郑明德并以文行著于时。

  • 徐兰

    江苏常熟人,字芬若,一字芝仙,号芸轩。流寓北通州。诗得王士禛指授。画工花卉,尤长白描人物。交游甚广,曾与王翚、王原祁等二十九人合作《芝仙书屋图》,题跋者六十人。卒年七十余。有《出塞诗》、《芝仙书屋集》。

  • 谭处端

    (1123—1185)元道士。东牟人,字通正,初名玉,号长真子。博学,工草隶书。师王重阳,传袭其道,往来于洛川之上。有《水云前后集》。

  • 毛文锡

    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 王元粹

    金平州人,字子正,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庄德芬

    庄德芬,字端人,吴县人。河南提学道朝生女孙,州同定嘉女,武进董㒔室,乾隆己酉进士、浔州知府思駉母。有《晚翠轩遗稿》。

  • 柳公绰

    柳公绰(763年—830年),字宽,小字起之,唐朝大臣、书法家,唐代京兆华原人。即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稠桑乡柳家塬人。柳公权之兄,长公权十三岁。性格庄重严谨,喜交朋友豪杰,待人彬彬有礼。聪敏好学,政治、军事、文学,样样精通,尤其喜爱兵法。累官州刺史,侍御史,吏部郎中,御史丞。宪宗时为鄂岳观察史,讨吴元济有功,拜京兆尹。后迁河东节度使户部尚书,检校左仆射。公元832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号元。

  • 郑谦

    郑谦(1876年~1929年),字鸣之,号觉公。祖籍溧水柘塘郑家村,后迁居南京城南三坊巷。6岁丧母,父亲因经营中药铺亏本而流落他乡,将郑谦兄妹三人送外祖父抚养。郑谦舅父陈文园是南京有名的学者。经外祖父教诲,郑谦八九岁即自觉用功,常点灯攻读深夜不辍。19岁时,就边学边教私塾。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末科,放弃最后一次中举的机会,为云南总督李经羲之子代写应试文章居然中举,郑谦由此获得三千金巨资。光绪三十二年,受维新思想的影响,东渡日本政法大学深造,两年后毕业返国。经李经羲举荐,任云贵总督参事,从此踏上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