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诗词古文>郑兼才生平

郑兼才生平介绍

郑兼才(1758~1822)字文化,号六亭。福建德化三班硕杰人。清嘉庆三年(1798)解元。是福建名解元之一,《台湾县志》、《台湾府志》纂修者。>>查看郑兼才的诗词古文

人物生平

  他一生长期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等工作,为开发台湾、建设台湾献出毕生的精力与宝贵的生命,为中华民族、为台湾人民作出不朽的贡献。

  郑兼才生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青年时期曾肄业福州鳌峰书院,为院长盂超然高足。乾隆五十四年(1789)考选拔贡,人国子监,深得祭酒王廷珍器重。旋考充正蓝旗官教习,游京师九载。嘉庆三年(1798)铨选福建闽清县教谕。同年,应戊午科福建乡试中式第一名。之后,历任福建安溪、建宁县教谕。嘉庆九年(1804)调台湾县教谕。嘉庆十年(1805),赴京参加乙丑科礼部会试未中。以后历科会试,由于当时封建考试制度的积弊,屡试均未第。

  嘉庆十年兼才会试落第后,复返台抵任,适逢同安蔡牵率武装攻占台湾鹿耳门、凤山、淡水等地,兼才奉命协力率众收复鹿耳门等处,以军功升江西长宁县令,兼才坚辞,调福建泉州府教授。其后,旋又到台湾任职多年,直至去世。

  郑兼才所到之处,修建学宫,振兴教育,移风易俗。“举凡乡国利病,须言于当事者,必大声疾呼”。在台任职期间,以崇圣兴学为己任,凡文庙、殿阁、明伦堂及名宦、乡贤、忠义、孝悌诸祠均勤加修建。曾撰写《代郡台请广乡试中式额及岁科试入学额初呈》、《募修台湾县学宫序》、《鹿耳门天后庙额跋》等各种文稿,表达了他对培育台湾地方人才,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关切。

  郑兼才更重视地方史乘的纂修工作。任台湾县教谕时,在倡修学宫、兴办文化教育等工作外,又与嘉义县教谕、安溪谢金銮合修《台湾县志》。他曾说“邑事之当举,独学宫哉,徵文考献,志乘其要也”。他担负《台湾县志》修纂的筹理谋划,并参与撰稿和编辑。亲笔撰写《申报续修台湾县志文》、《上汪制军论修台湾县志书》、《续修台湾县志列传》、《续修台湾县志后跋》、《上胡墨庄观察再订台邑志稿条记四条》等文稿。《台湾县志》修纂完成后,又受命与谢金銮合力修纂《台湾府志》,谢金銮因病归梓,兼才独力完成。

  郑兼才学问渊博,阅历丰富,为人宽厚,乐于助人,做事勤谨,竭尽全力。道光二年(1822),在台湾督建昭忠祠时,因劳累过度,中暑病殁,为台湾人民,为台湾的建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65岁。

猜你喜欢

  • 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杨玢

    五代时虢州弘农人,字靖夫。杨虞卿曾孙。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光天元年,王衍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贬荥经尉。乾德中,迁太常少卿。咸康元年,进吏部尚书。前蜀亡,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后以年老,授工部尚书致仕,退居长安故居。

  • 张曙

    张曙(772-846),小字阿灰,一作阿咸,南阳(今属河南)人。侍郎张祎之从子。(一说侄)。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至拾遗。曙工诗善词,才名籍甚。颇为乡里所重。词传一首,或疑张泌作。

  • 朱孔照

    朱孔照,字浴曙,号云台,应山人。顺治乙未进士,官苏州同知。

  • 智潮

    智潮,字香水,号北麻,吴江人。永乐寺僧。有《归来堂稿》。

  • 吴锡麒

    吴锡麒(1746~1818)清代文学家。字圣征,号谷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后两度充会试同考官,擢右赞善,入直上书房,转侍讲侍读,升国子监祭酒。他生性耿直,不趋权贵,但名著公卿间。在上书房时,与皇曾孙相处甚洽,成为莫逆之交,凡得一帖一画,必一起题跋,深受礼遇。后以亲老乞养归里。主讲扬州安定乐仪书院安定、爰山、云间等书院至终,时时注意提拔有才之士。

  • 郑賨

    (?—906)唐吴人,字贡华。僖宗乾符四年进士。时刘覃父邺为淮南节度使,賨谄事之,求任职淮南幕。昭宗天祐中,为西京留守判官、左谏议大夫。哀帝天祐三年,贬崖州司户,寻赐死。颇有文学,尤善楷书。有集。

  • 邹氏

    元和人,方伯旸女,邹延玠室。

  • 张宇初

    张宇初(1359-1410),为明代正一派天师,历代天师中最博学者之一。有道门硕儒之称。字子旋(音XUAN,别字)别号耆山。其是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长子,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嗣教,为第四十三代天师。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敕受“正一嗣教道合无为阐祖光范大真人”,总领天下道教事。二月,特召入朝,勉励修节以格神明,诰封其母包氏为清虚冲素妙善玄君,命建斋设醮于(南京)紫金山和神乐观。庚午年(1390)入觐,降敕重建大上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