俎
俎相关字典
俎[zǔ]字在结尾的词语
- 燅俎[xún zǔ]1.指熟热的祭牲。 2.指加热祭牲。 
- 樽俎[zūn zǔ]盛酒和装肉的器具,代指宴席:布筵席,陈樽俎。 
- 越俎[yuè zǔ]见“越俎代庖”。 
- 高俎[gāo zǔ]放在高桌上的砧板。一说,指供瞭望用的车上的高台。 
- 素俎[sù zǔ]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白木制的礼器。 
- 尊俎[zūn zǔ]1.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尊﹐盛酒器;俎﹐置肉之几。 2.常用为宴席的代称。 
- 缩俎[suō zǔ]谓祭品纵陈于俎。 
- 牲俎[shēng zǔ]祭祀时盛牲的礼器。 
- 牢俎[láo zǔ]古代祭祀时盛牺牲的礼器。 
- 嘉俎[jiā zǔ]谓祭祀时的俎实。 
- 鐏俎[zūn zǔ]樽俎。借指宴席﹐宴会。 
- 肴俎[yáo zǔ]盛菜肴的器皿。 
- 星俎[xīng zǔ]明丽的祭器。 
- 雕俎[diāo zǔ]一种雕绘的木制礼器。祭享时以盛牺牲。 
- 旷俎[kuàng zǔ]犹越俎。谓超越本职,干预他事。 
- 陈俎[chén zǔ]陈设俎豆。意谓会盟﹐止息干戈。 
- 鼎俎[dǐng zǔ]1.鼎和俎。古代祭祀﹑燕飨时陈置牲体或其他食物的礼器。 2.泛称割烹的用具。 3.割烹。 
- 五杂俎[wǔ zá zǔ]1.亦作“五杂组”。 2.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复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明冯惟讷《古诗纪.统论》。唐颜真卿有《三言拟五杂组》诗。 
- 胙俎[zuò zǔ]1.谓主人饮食之俎。胙﹐东阶﹐主人之位。俎﹐古代祭祀宴飨时陈置牲口之具。胙﹐通“阼”。 2.古代祭祀时陈置祭肉之俎。 
- 阼俎[zuò zǔ]祭祀时盛祭肉的礼器。阼﹐通“胙”。 
- 象俎[xiàng zǔ]象牙装饰的置放食品的器具。 
- 折俎[shé zǔ]1.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牺牲的礼器。 2.引申为参与国家大典。 
- 肵俎[qí zǔ]敬尸之俎。古代祭祀时用以盛牲体心舌之器。 
- 繁俎[fán zǔ]丰盛的肴馔。 
- 椒俎[jiāo zǔ]椒盘。 
- 醪俎[láo zǔ]指酒肉祭品。 
- 简墨尊俎[jiǎn mò zūn zǔ]谓文墨交往﹐宴饮游从。 
- 房俎[fáng zǔ]周时祭器。俎,谓俎几。 
- 豆俎[dòu zǔ]1.指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2.用以指礼仪。 
俎[zǔ]字在开头的词语
- 俎豆[zǔ dòu]俎和豆。古代祭祀时盛食物的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俎豆之事|死乃俎豆之。 
- 俎几[zǔ jǐ]1.亦作“俎机”。 2.俎形如几,故称。古代祭祀﹑燕飨时所用的礼器。 3.俎形如几,故称。切肉用的砧板。 
- 俎簋[zǔ guǐ]俎和簋,为古代祭祀时所用的两种礼器。俎载牲体,簋盛黍稷。 
- 俎醢[zǔ hǎi]1.剁成肉酱。 2.肉酱。 
- 俎实[zǔ shí]俎上所盛祭献的食品。 
- 俎上肉[zǔ shàng ròu]砧板上的肉,谓任人宰割,无可逃避。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后因以“俎上肉”比喻任人欺压蹂躏而无力反抗者。 
- 俎味[zǔ wèi]指祭祀用食品。因牲体置于俎上,故称。 
俎[zǔ]字的成语
- 折冲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 越俎代庖[yuè zǔ dài páo]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原意指人各有专职,庖人虽不尽职,主祭者也不越过戉俎去替他办席。比喻超越自己的职分而代人做事 为何擅离职守,越俎代庖。——昆曲《十五贯》 
- 刀俎余生[dāo zǔ yú shēng]犹虎口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