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
壶相关字典
壶[hú]字的成语
- 铜壶滴漏[tóng hú dī lòu]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 
- 击碎唾壶[jī suì tuò hú]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 
- 击缺唾壶[jī quē tuò hú]唾壶:古代的痰盂。形容对文学作品的高度赞赏。后也用以形容有志之士的愤慨之情。 
- 投壶电笑[tóu hú diàn xiào]后为闪电不雨之典。 
- 壶浆塞道[hú jiāng sāi dào]壶浆:以壶盛着酒浆;塞道:挤满道路。形容群众欢迎自己所拥护的军队的场面。 
- 清如冰壶[qīng rú bīng hú]冰壶:盛冰的玉壶,喻指清白洁净。比喻为人高洁,不同凡俗。也比喻诗文格调清新。 
- 挈榼提壶[qiè kē tí hú]挈:持,提;榼:酒器。手提酒器和酒壶。形容嗜酒成性。 
- 冰壶秋月[bīng hú qiū yuè]冰壶:盛水的玉壶,比喻洁白。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冰壶:盛水的玉壶,喻洁白。秋月:秋天的月亮,喻皎洁。比喻品德高尚,心地纯洁布衫漆黑手如龟,未害冰壶贮秋月。——宋. 苏轼《赠潘谷》沙县 邓迪尝谓 松曰:“ 愿中如冰壶秋月,莹彻无瑕,非吾曹所及。”——《宋史.李侗传》 
- 壶中日月[hú zhōng rì yuè]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 壶中天地[hú zhōng tiān dì]旧指道家悠闲清静的无为生活。 
- 铜壶刻漏[tóng hú kè lòu]铜壶:古代计时的漏器;刻漏:一种古代计时器。用铜壶盛水滴漏来计时刻。指时光正在流逝。 
- 金壶墨汁[jīn hú mò zhī]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 一壶千金[yī hú qiān jīn]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唾壶敲缺[tuò hú qiāo quē]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同“唾壶击缺”。 
- 冰壶玉尺[bīng hú yù chǐ]玉尺:玉制的尺。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 
- 悬壶行医[xuán hú xíng yī]旧指挂牌行医看病。 
- 扣壶长吟[kòu hú cháng yín]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 
- 以锥餐壶[yǐ zhuī cān hú]用锥子到壶里取东西吃。比喻达不到目的。 
- 铜壶漏断[tóng hú lòu duàn]漏壶里的水滴完了。表示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完,夜已深了。 
- 悬壶于市[xuán hú yú shì]悬壶:行医。在集市上挂牌行医。 
- 冰壑玉壶[bīng hè yù hú]壑:深沟。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 悬壶问世[xuán hú wèn shì]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 冰壶玉衡[bīng hú yù héng]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 中流一壶[zhōng liú yī hú]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 一壶中流[yī hú zhōng liú]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 箪食壶浆[dān shí hú jiāng]食:食物;浆:汤。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老百姓用箪盛着饭,用壶盛着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孟子.梁惠王上》 
- 枉矢哨壶[wǎng shǐ shào hú]枉:曲;矢:箭;哨:不正;壶:古代投矢娱乐所用的器具。弯的箭,歪的壶。比喻不精致的器物,为主人自谦之辞。 
壶[hú]字在结尾的词语
- 箭壶[jiàn hú]箭袋。 
- 漏壶[lòu hú]古代计时仪器。构造为底部有一小孔的桶形容器。内插标竿,称为箭,箭下端有木托,浮在水面上。容器内的水从小孔漏出,箭随水面而下降。根据箭竿上时刻线的指示,便知当时时间。另有一种受水型漏壶,容器底部无孔,而是接受水滴流入,箭竿上浮指示时间。 
- 喷水壶[pēn shuǐ hú]浇花用的水壶。 浇花用的水壶 
- 喷壶[pēn hú]浇水的器具。壶状,喷水部分似莲蓬,有许多小孔。有的地方也叫喷桶。 盛水浇花的壶,喷水的部分像莲蓬,有许多小孔 
- 方壶[fāng hú]1.腹圆口方的壶。古代礼器的一种。 2.传说中神山名。一名方丈。 
- 卤壶[lǔ hú]陶瓷茶壶。如:华嬷嬷…怀里抱着个卤壶。——《儿女英雄传》。 
- 骁壶[xiāo hú]1.投壶游戏中矢从壶中跃出。 2.南朝《清乐》曲名。 
- 悬壶[xuán hú]挂着药葫芦卖药,指行医:悬壶济世。 指行医、卖药 王廷桂虽悬壶多年,但岐黄道中奥妙法律,总非透彻三昧,倒有几种能干。——《绣戈袍全传》 
- 碰壶[pèng hú]见“碰和”。 
- 风壶[fēng hú]见“风胡子”。 
- 椒壶[jiāo hú]盛有椒浆的壶。亦代指椒浆。 
- 狼壶[láng hú]古宴会时投壶格之一。 
- 侦壶[zhēn hú]谓置壶瓶之器于坑中,于器中侦听敌方动静。 
- 鸡鸣壶[jī míng hú]一种特殊的茶壶。 用铜、锡或陶瓷制成,下配可以燃烧炭墼的底座,以保壶中的茶水不冷。常备作过夜之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回头一看,那点心早已整整的摆了四盘在那里,还有鸡鸣壶燉上一壶热茶。” 
- 点铜壶[diǎn tóng hú]用上等白铜搀和做成的锡壶。 
- 冰壶[bīng hú]1.盛冰的玉壶。常用以比喻品德清白廉洁。语本《文选.鲍照》:“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李周翰注:“玉壶冰,取其絜凈也。” 2.借指月亮或月光。 
- 弓壶[gōng hú]1.有“弓”字铭文的酒器。 2.装弓的袋。 
- 瓢壶[piáo hú]泛指盛酒器。 
- 玉壶[yù hú]1.玉制的壶形佩饰,由皇帝颁发,寓敬老﹑表功之意。 2.东汉费长房欲求仙,见市中有老翁悬一壶卖药,市毕即跳入壶中。费便拜叩,随老翁入壶。但见玉堂富丽,酒食俱备。后知老翁乃神仙。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遂用以指仙境。 3.美玉制成的壶,可用以盛物。 4.喻高洁的胸怀。 5.酒壶的美称。 6.铜壶滴漏的美称。 7.喻明月。 8.指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诗中有“一片冰心在玉壶”句,故云。 9.园名。 
- 彤壶[tóng hú]朱漆漏壶。古代计时器的一种。 
- 蟾壶[chán hú]古代计时器。一种蟾蜍形的漏壶。 
- 县壶[xiàn hú]1.漏水计时壶。即后世漏壶的原始形式。 2.《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后以“悬壶”称行医卖药。“悬壶”也写作“县壶”。 
- 吹画壶[chuī huà hú]谓声音含混不成曲调。画壶,儿童所吹的泥鼓。 
- 烟壶[yān hú]指装鼻烟的小瓶子。 
- 官壶[guān hú]指官酿的酒。 
- 吐壶[tǔ hú]唾壶。 
- 暖壶[nuǎn hú]①俗称“汤婆子”。汤壶,装进热水后用来取暖的用具。多用铜合金或陶瓷等制作。②又称“保温瓶”。热水瓶。 
- 击玉壶[jī yù hú]见“击碎唾壶”。 
- 碧壶[bì hú]见“碧玉壶”。 
- 醯壶[xī hú]1.亦作“?壶”。 2.酒壶。 
- 博壶[bó hú]即投壶。古代宴会中的一种游戏。参加者依次把箭(一种博具)投入特制的壶内,输者受罚饮酒。 
- 浆壶[jiāng hú]水壶。 
- 琴壶[qín hú]琴与酒。 
- 哨壶[shào hú]口不正的壶。 
- 宫壶[gōng hú]1.即宫漏。 2.借指时刻。 3.御酒。壶为盛酒器,用以指代酒。 
- 开壶[kāi hú]盛着开水的壶。借指开水。 盛有沸水的壶离开壶远点 
- 倾壶[qīng hú]谓以酒壶注酒。亦借指饮酒。 
- 溺壶[nì hú]小便壶。 
- 玉方壶[yù fāng hú]传说中的仙山名,即方丈山。见《列子.汤问》。亦泛指仙山。 
- 便壶[biàn hú]男人夜间或病中卧床小便的用具。 用于小便或放置其它污物的卧室器皿。亦称“夜壶” 
- 行壶[xíng hú]谓依次斟酒。 
- 投壶[tóu hú]中国古代投掷游戏。由礼射演化而成,为士大夫宴饮间的娱乐活动。以席间酒壶为靶,参加者在离壶5投壶9尺外,轮流向壶口或壶耳投射一定数目的无镞箭,按投中的箭数或中箭之格局分别给以一定的“数”,“数”多者为胜。输者罚酒。 
- 击唾壶[jī tuò hú]见“击碎唾壶”。 
- 沙壶[shā hú]用陶土和沙烧成的壶。 
- 而姬壶[ér jī hú]周代彝器名。而姬即如姬﹐战国魏安厘王之宠姬。也作“天姬”﹑“太姬”。见《史记.魏公子列传》﹑清潘祖荫《攀古楼彝器款识》下二四﹑吴大澄《愙斋集古录》﹑《恒轩吉金录》一﹑邹安《吉金文存》五。 
- 鲁壶[lǔ hú]1.指鲁国进贡周室的壶。按,壶,古代盛酒器。 2.瓷茶壶。 
- 铜壶[tóng hú]古代铜制壶形的计时器。 
- 夜壶[yè hú]便壶。因多在夜间使用,故名。 见“便壶” 
- 一壶[yī hú]1.一个盛物的葫芦。亦泛指一盛食之器。 2.道家传说壶中别有天地﹐因常以“一壶”喻宇宙或仙境。 3.特指一壶酒。 
- 大茶壶[dà chá hú]旧社会北京北帮妓院中的青年男仆。因其常手提水壶冲茶﹐故称。也称“茶壶”。 
- 金壶[jīn hú]1.铜壶的美称。 2.黄金酒壶。 3.为酒壶之美称。 
- 茶汤壶[chá tāng hú]即茶炊。参见“茶炊”。 
- 匏壶[páo hú]瓠瓜的别称。 
- 料壶[liào hú]料质的壶。 
- 砂壶[shā hú]用粘土为原料烧制成的陶质壶类之一。 
- 残壶[cán hú]犹残酒。 
- 唾壶[tuò hú]旧时一种小口巨腹的吐痰器皿。 
- 执壶[zhí hú]酒壶的一种。宴会时秉持斟酒,故名。 
- 小壶[xiǎo hú]《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后用以为典﹐指仙家有道法的葫芦。 
- 提壶[tí hú]1.亦作“提壶芦”。亦作“提胡芦”。 2.鸟名。即鹈鹕。 鹈鹕 
- 圜壶[huán hú]古代饮器名。周代士旅食时所用之壶。 
- 水烟壶[shuǐ yān hú]即水烟袋。 
- 碧玉壶[bì yù hú]《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载:长房为市掾,见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即跳入壶中。长房因诣翁,翁与俱入壶中,见玉堂庄严华丽,美酒嘉肴充盈其中,相与饮毕而出。后因以“碧玉壶”指仙境。 
- 玉唾壶[yù tuò hú]玉制的唾壶。 
- 烧心壶[shāo xīn hú]即茶炊。用铜铁等制的烧水的器具,供沏茶用。参见“茶炊”。 
壶[hú]字在开头的词语
- 壶峤[hú qiáo]传说中仙山方壶﹑员峤的并称。 
- 壶飡[hú cān]用壶盛的汤饭或其他熟食。 
- 壶尊[hú zūn]古代盛酒器。亦为礼器。 
- 壶手[hú shǒu]古代临刑前桎梏死囚的一种器具。 
- 壶飧[hú sūn]壶盛的汤饭熟食。 
- 壶瓶[hú píng]盛酒器。 
- 壶口瀑布[hú kǒu pù bù]在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的黄河中。两岸高山狭窄,黄水奔流至此,直泻深沟,浪花飞溅,声如雷鸣。瀑布宽约30米,十分壮观。附近还有龙门胜景,景色优美。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 壶天[hú tiān]1.传说东汉费长房为市掾时,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市罢,跳入壶中。长房于楼上见之,知为非常人。次日复诣翁,翁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事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费长房》。后即以“壶天”谓仙境;胜境。 2.传说仙人施存有一壶,中有天地日月,自号“壶天”,人称“壶公”。参见“壶公”。 
- 壶丘[hú qiū]复姓。战国郑有壶丘子林。见《列子.仲尼》。 
- 壶中天[hú zhōng tiān]见“壶天”。 
- 壶罍[hú léi]古代盛酒器,礼器的一种。 
- 壶浆[hú jiāng]茶水﹑酒浆。以壶盛之,故称。 
- 壶觞[hú shāng]酒器。 
- 壶馂[hú jùn]壶餐。 
- 壶中物[hú zhōng wù]指酒。 
- 壶矢[hú shǐ]壶与矢为投壶用具,因以称投壶。 
- 壶漏[hú lòu]古代计时器的一种。 
- 壶梁[hú liáng]传说中的仙山。 
- 壶芦[hú lú]见“壶卢”。 
- 壶箭[hú jiàn]1.壶漏中指示刻度的箭筹。 2.壶矢。 
壶[hú]字在中间的词语
- 玉壶冰[yù hú bīng]1.壶水成冰,形容寒冷。 2.喻高洁清廉。 3.酒名。 
- 冰糖壶卢[bīng táng hú lú]1.亦作“冰糖葫芦”。 2.一种食品。用竹签串上山楂﹑海棠等果实,蘸以溶化的冰糖制成,甜脆可口。 
- 悬壶代哭[xuán hú dài kū]古代国君的丧礼之一。壶,漏壶。语本《礼记.丧大记》:“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县壶。”郑玄注:“代,更也。未殡,哭不絶声,为其罢倦,既小敛,可以为漏刻分时而更哭也。” 
- 金壶墨[jīn hú mò]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浮提之国﹐献神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影﹐闻声则藏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记造化人伦之始……及金壶汁尽﹐二人刳心沥血﹐以代墨焉。”后因以指精良之墨。 
- 缺壶歌[quē hú gē]晋王敦酒后辄咏曹操《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 油壶卢[yóu hú lú]见“油葫芦”。 
- 铜壶门[tóng hú mén]宋时成都铜壶阁附近门名。 
- 玉壶春[yù hú chūn]酒名。 
- 根菜壶酒[gēn cài hú jiǔ]谓菲薄的酒席。 
- 唾壶缺[tuò hú quē]唾壶,痰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