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臭之一,臊为木臭,入通于肝,故为肝之臭。《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类木,……其臭臊。”临床上病人的排泄物如小便、白带、汗液等出现腥臭,常是肝经湿热下注的征象。
病证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即骨折。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笔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参见程邦贤条。
解剖名。见《眼科易和》。即黄仁。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见《温病条辨》卷一。即紫雪去黄金,见紫雪条。
见《实用中草药》。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本草家。善于辨别中草药,撰有《加诠杂注本草》。
儿科丛书。指《幼科痘疹金镜录》、《幼科铁镜》和《小儿推拿广意》三书的合刊本。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