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立则好仰,行则好摇,其两臂两肘,常出于背”,性格特征是“諟谛好自贵,……高自宜,好为外交而不内附”,体质特征是“多阳而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针灸大成》:“如针至深处,而进不能,退不能,其皮上四围起皱纹,其针如生在内,此气实之极也。”多因患者精神紧张,操作失当,患者体位移动,或留针时间
出《名医别录》。为牛蒡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家。字叔文,一说文叔。曾任河南尹,又称阮河南。精于医术,撰有《阮河南药方》十六卷,已佚。
证名。指两胁部肿胀疼痛。多由湿热而致。《张氏医通·诸痛门》:“两胁肿痛,或腹痛,或小便滞者,属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录·胁痛门》载有右胁肿痛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不散而致,用败瘀止痛汤。
①手指。《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受血而能摄。”②足趾。《素问·厥证》:“阴气胜,则从五指至膝上寒。”
见《安徽中草药》。为野马追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银海精微》。又名胬肉侵睛、瘀肉攀睛,攀睛、胬肉扳睛、老肉攀睛、目中努肉。多由心、肺二经风热壅盛,气血瘀滞而成;亦有属阴虚火炎者。症见眦部血脉丛生,胬肉似昆虫翼状,横贯白睛,渐侵黑睛,甚至掩及
病证名。系指耳鸣如箫声。《东垣十书》:“心脏虚邪,热风相合,妄听妄闻,耳箫声。”参见耳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