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古今医鉴》。小儿脾胃柔脆,脏腑娇嫩,调护不当,乳食失调,势必伤及脾胃,使脾胃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容易停滞而生湿生痰,使邪积胸中,气血流行不畅,脏腑机能衰退,以致气滞血涩,体内排出的浊
【介绍】:见余奉仙条。
①由饮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于脉管中的血液。《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日本称中医为汉医或汉方医学。我国医学传入日本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期间两国医学交流不断发展。日本研究汉医的著作比较丰富,现在还有不少研究汉医的学术团体,并出版不少有关汉方医学的杂志。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二。乃水癞愈后,余毒在肾所致。其症全身斑驳或赤或白,日久眉须脱落。相当于结核型麻风。
【介绍】:见周恭条。
【介绍】:清末医家。字虚谷,浙江会稽人。曾到过广东、河北、苏州等地拜访名家请教,读医书较多,以医术闻名。著有《医门棒喝》一书(1825年)。受叶天士、薛生白关于温病学说的影响较大,对温病学有一定贡献,
反治法之一。使用寒凉药治疗寒证,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热证,称为真反。例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咽喉痺塞的风火症,本不能用热药,但此时以开闭为急,借用南星、巴豆、法夏等温药温开化痰,称为真反。但痰涎缓解之后,仍
指病因病理均属寒而表现出热的假象。参见真寒假热条。
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气虚脱肛患者合併肛周感染,上见头眩耳鸣,下见肛周灼热疼痛,法当先治其实,后治其虚。又如病人素有怔忡心悸,心血虚损之证,属上虚,又患湿热痢疾,腹痛,下利赤白,一日多次,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