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安徽中草药》。即棉花子,详该条。
病名。《医贯》卷五:“耳脓即停耳。”系指耳内流脓。详聤耳条。
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九。即求子。详该条。
证名。又称便脓血、圊脓血。《中藏经》卷上:“小肠实则伤热,热则口生疮,虚则生寒,寒则泄脓血。”泄脓血有因寒因热之别。详便脓血条。
出《本草品汇精要》。为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亦名子病、阻病、病儿、病阻、病隔、选饭、恶子、恶字、恶食、妊娠呕吐等。是指妊娠早期出现的恶心、呕吐、择食或食入即吐,甚则呕吐苦水,或血性物者称为恶阻。有胃弱恶阻、胃热恶
证名。出《灵枢·热病》。指泪出不止的证候。详流泪证条。
见《福建中草药》。为羊角扭之别名,详该条。
出《洪氏集验方》。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走马黄者,眼目黄赤,烦乱狂言,走卧不安,气力强壮,唯爱嗔怒,怒目高声,打骂他人,犹如癫醉。若厥逆者难治。”治用点烙法,内服竹叶汤等方。参见黄疸有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