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注

中注

经穴名。代号KI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1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0.5寸,旁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下1寸,旁开1寸(《针灸大成》);脐下1寸,旁开1.5寸(《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并有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通过。主治月经不调腹痛泄泻便秘小便淋沥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浴儿法

    出《千金要方》卷五。洗浴婴儿,是为初生婴儿去除污秽,清洁皮肤,具有防止皮肤病和疮疖的作用。洗浴的水,前人用桃、槐、桑、梅、柳五枝煎成,临浴时,要选择在无风的地方,洗浴的时间要适可而止,注意脐带的干燥,

  • 独摇草

    ①出《名医别录》。为独活之别名。②出《新修本草》。为银线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 刘紫谷

    【介绍】:参见刘默条。

  • 丫指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 碎叶青花

    见《湖南药物志》。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鸭脚菜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鸭脚艾之别名,详该条。

  • 肉螺

    病证名。见《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指眼生翳膜积厚如螺者,参见翳膜诸条。

  • 唐玉书

    【介绍】:清代医家。字翰文。上海人。为名医李用粹之弟子,将李之医案辑录成《旧德堂医案》一书(见《三三医书》第十九);另有《伤寒类书》、《脉学定本》、《本草删书》等书,未见刊行。其子宗泰(字宏文),曾任

  • 疮疡清热法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凡疮疡阳证多与热毒有关,故不论其初起、成脓、溃后,凡具有实热火毒之证,如局部红、肿、热、痛,溃出脓稠,兼见发热、烦躁、口渴,甚则神昏谵语,脉数,

  • 拔脓膏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