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囟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衄发从春至夏,为太阳衄。”参见鼻衄条。
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见《金匮要略》。《明堂灸经》曰:“凡着艾得疮发,所患即差;不得疮发,其疾不愈。”灸疮形成后,应保持清洁,勤换膏药,防止感染,一般经6~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伤一骨或数骨,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参见骨
【生卒】:1806~1880【介绍】:清代满族医家。字斐然。自幼研医。尤善疡科,所治疑难证多良效。著有《边氏验方》30卷。
见《辽宁主要药材》。为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八方。雄黄、朱砂各二钱,牛黄、麝香各二分。为细末,猪胆汁调敷患处。治痈疽发背,无名肿毒,赤紫丹瘤,缠喉风初起。
运气术语。指凡逢戊癸为火运。《素问·天元纪大论》:“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目飞血,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