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方。甘草二两,桔梗三两,生姜一两,大枣十枚。水煎,分二次服。治内痈,脓从呕出(原书有方无治证,该治证根据《张氏医通》补入)。
【介绍】:元代儿科医家。字慎伯。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沈好问之子,世代精于儿科,允振得其家传,亦精医术。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救荒本草》。为菥蓂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J21。①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屏上切迹之前方凹陷处,张口取穴。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和颞浅动、静脉。主治耳鸣,耳聋,聤耳,齿痛,颌肿,眩晕等。直刺0.3~0.5寸。
见医学便览条。
【介绍】:见金铭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扁担杆之别名,详该条。
即上颌骨的齿槽突。载附上颌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