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穴位。①又名浮筋。出陈氏《小儿按摩经》。位于腕部掌侧横纹,近桡动脉处。《保赤推拿法·掐赤筋法》:“掌肱交界之横纹上,靠大指边,第一赤筋,属火,以应心与小肠,掐之,治内热外寒、霍乱。”②即赤淡黄筋,
吃一顿饭的时间。《素问·缪刺论》:“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九。即舌缩,详该条。
书名。见《新唐书·艺文志》。1卷。唐·甄权撰,已佚。
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即冷热利。详该条。
见《贵州卫生》(11):1959。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经效产宝》。即子淋。详该条。
病证名。指因感瘟毒而发疹的病证。清·郑卜年《瘄略》:“小儿感冒风邪,蓄于肌肉之间,至阳气发动,而行于皮肤之外。一年之中,屡有不正之气感之。出于两腋之下,盖两腋之下者,气之道路也。蕴毒随气之道路而出,谓
见保赤存真条。
对暑病耗伤津气的治法。例如,病者高热不退,口渴、烦躁汗多、神疲少气、苔黄白而干、脉虚数无力,可用《温热经纬》清暑益气汤。本方着力于益气生津,兼清暑邪。若虚人挟湿而病暑者,则以《脾胃论》清暑益气汤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