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善

五善

判断疮疡预后的方法之一。《太平圣惠方》:“动息自宁,饮食知味,一善也;便利调匀,二善也;脓溃肿消,脓色鲜而不臭,三善也;神采精明,语声清朗,四善也;体气和平,五善也。”疮疡患者见者为顺证,易治易愈。

猜你喜欢

  • 兴隆

    经外奇穴名。《凌氏汉章针灸全书》:“兴隆二穴,小肠为腑,主心中冷惫年深,气上攻或结双痃或痞块,兴隆二穴与针通。其穴在脐角斜上一寸,以指按痃跳是穴。令人仰卧之,取草一根作三寸三折,一角按神阙中,二角尽处

  • 落项喉风

    病名。指患喉风但以颈项肿痛或破溃为主要表现者。又叫掩颈风。《喉科心法》:“不分左右,其肿痛腐烂,皆在颈内,喉中并不现形,最为恶候,致病之源,其因有二。一因正虚邪盛,蒙蔽脉络,不及透至部位而发……;一因

  • 狗肉积

    病证名。指食狗肉过多而积滞不化者。《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狗肉积,……满腹中觉热胀闷也。宜杏仁、山楂,方用三棱煎丸。”《医学纲目·脾胃门》:“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发热,妄语,

  • 玄驹

    见《本草纲目》。为蚂蚁之别名,详该条。

  • 胎肿

    郑玉峰《济阴要旨》:“女人胎肿,乃有孕而手足或头面,通身浮肿是也。”参见子肿、子满、胎水肿满条。

  • 红中微黄滑舌

    舌红中有微黄滑苔。为外邪入里化热,宜解表清里,或温病由气分转营分,宜透营转气。若舌干燥,则为腑实之象,宜通腑泄热(见《伤寒舌鉴》)。

  • 郁火恶寒

    恶寒证之一种。《证治汇补·恶寒章》:“郁火恶寒,有素病虚热,忽觉恶寒,须臾战栗,如丧神守,此火郁清道,抑遏阳气于脾土,不得外越,故手足厥冷,乃火极似水,热极反兼水化,自觉其寒非真寒也。外症口苦、溺赤、

  • 勒荔

    见《广西中药志》。为荔枝之别名,详该条。

  • 江之兰

    【介绍】:清代医生。字含徵。安徽歙县人。撰有《医津一筏》一卷,主要为对《内经》的注疏。

  • 涌泉痈

    病名。即涌泉疽。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