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见《赤水玄珠》卷三。指眼珠痛,参见目痛条。
见《广西民间常用草药》。为一箭球之别名,详该条。
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为木耳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石榴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武昌医学馆丛书八种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二方。赤芍药、人参、甘草、酒当归、红花(酒炒)。水煎服。治血不足,疹子色白者。
病证名。小儿哮喘的一种证型。见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又名咸哮、盐哮、醋哮。前人认为肺乃轻清之脏,恶咸酸热毒,故咸酸之物,食之太过,影响于肺,可成哮拔。其证气促时发时止,参小儿哮喘条。
出《集韵》。即五谷虫,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方。轻粉、乳香、松香各等分。为细末,香油调稠,用夹纸一面以针密刺细孔,将药夹搽纸内,先以葱汤洗净患处,将药纸有针孔一面对疮贴之,三日一换。治臁疮初起。
证名。出《外科正宗》。即五损。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