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寒论章句方解

伤寒论章句方解

书名。6卷(章句4卷,方解2卷)。清·陈恭溥编撰。刊于1851年。作者认为:“凡注解经书,必明句读。”故于《伤寒论》注本中以章句明晰的《伤寒论直解》(张锡驹撰)和颇能阐发精义的《伤寒论集注》(张隐庵编)为基础,予以分章节、句读,逐一注释,阐以己见,内容比较简明。后有伤寒方剂汇解,不以六经分类,恐读者泥于六经,使《伤寒论》方用之不广。末附伤寒刺灸心法。

猜你喜欢

  • 针灸聚英

    针灸著作。又名《针灸聚英发挥》。4卷。明·高武撰。刊于1529年。卷1论脏腑、经络、腧穴;卷2集录各家针灸取穴方法;卷3论针法、灸法及禁灸;卷4为各种针灸歌赋。编者于书中多以按语的形式,提出自己独到的

  • 目血

    病证名。见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即目衄,详该条。

  • 元胡

    见《中药材手册》。为延胡索之处方名,详该条。

  • 刀螂

    见《本草纲目》。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

  • 闷脐生

    ①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初生不啼。详该条。②初生儿肛门有膜闭塞的畸形。清·鲍相璈《验方新编》卷五:“有闷脐生者,儿粪门有一膜,闭住其气,故不能出声。”宜手术治疗。

  • 五十三号大壮方

    《痧胀玉衡》卷中方。桃仁、红花、独活、细辛、山楂、香附、青皮。水煎,加童便服。治倒经痧,即经行之际,适遇痧发,经阻逆行,或鼻衄,或吐血,肚腹肿胀,卧床不能转侧。原著无方名,本方方名来自《杂病源流犀烛》

  • 晏食

    即戌时。《素问·标本病传论》:“冬人定,夏晏食。”

  • 喉疔

    病名。见《增订治疔汇要》卷上:“喉疔,急症也。生于喉间,形如靴钉,尖而且长,紫黑坚硬,初起麻痒,旋即大痛。”系指发于喉内两旁之疔。初起但觉喉内麻痒,断而迅速疼痛,或发寒热。多因肺胃火燔,邪热内侵,郁久

  • 岩青杠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 外膝眼

    经外穴名。见犊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