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八关

猜你喜欢

  • 喉科种福

    喉科著作。清易方(坞樵)撰于1888年。5卷。分五卷论述喉科病证之辨证、诊断和治法。现存多种刻本。

  • 丹疹

    出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即丹痧,详该条。

  • 了了

    瞭然,视物清晰,精神清爽。《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又:《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

  • 惊热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小儿骤受惊忤,惊则气散神浮,引起发热。症见遍身发热,夜间尤甚。外无表症,内无宿滞,但见额上及眉宇间赤色,印堂青色,烦躁不宁,易从睡梦中惊醒。治宜清热镇惊,用抱龙丸;虚

  • 肘后备急方

    方书名。简称《肘后备急方》。8卷。晋·葛洪撰。约成书于三世纪。本书是作者将其所撰《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最初名《肘后救卒(一作卒救)方》,后

  • 气呕

    病证名。指呕吐因七情伤感、盛怒气逆所致者。《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病者心膈胀满,气逆于胸间,食入即呕,呕尽却快,名曰气呕。”《证治要诀》卷六:“气呕,胸满膈胀,关格不通,不食常饱,食则常气逆而吐

  • 阳邪风证

    证名。指内外障之有额板、眉棱骨部疼痛之表现者。见《证治准绳·杂病》。“额板眉棱骨痛也……元气弱者,则有内证(指内障)之患;若兼火者,则有外证(指外障)之病。”(《张氏医通》卷八)。多种内外障眼疾均可出

  • 虞悰(cóng 从)

    【生卒】:434~499【介绍】: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家,字景豫。会稽余姚(今浙江绍兴)人。著有《食珍录》,已佚。

  • 巾针

    出《灵枢·九针论》。镵针的前身,古时缝纫之针。《针灸甲乙经》称布针。

  • 苔条

    见《中国药用海洋生物》。为干苔之别名,详干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