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濯之《胎产须知》。即胀后产。详该条。
又名臂膊。①指上肢(上膊)和前臂部(下膊)。②指上臂外侧。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即马疔。见该条。
病证名。《医林绳墨·泄泻》:“肠泻则疼,或腹痛肠鸣,痛一阵而泻一阵也。此由脾气不利,阴寒留滞。宜以升提其气,又兼温而养之。”参见泄泻、脾泻条。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亦名小儿胎元内障。证见小儿“初生观物,转睛不快,至四五岁瞳人洁白,昏蒙不见,延至年高,无药可治,由胎中受热致损也”(《世医得效方》卷十六)。相当于今之先天性白内障。详圆翳内
出《北史》。即刺蜜,详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狗筋蔓之别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苦参四两,炒大黄、独活、防风、枳壳(麸炒)、玄参、黄连各二两,黄芩、栀子、菊花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水或茶酒送下,日三次。治癣疮由风
见《抱朴子》。即铅丹,详该条。
见《雷公炮炙论》。为麝香之处方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