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丁香蓼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靳鸿绪条。
即皴揭。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
《素问》篇名。治病的各种不同方法,是从各地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而各种治疗方法,又各有它所适宜的不同病情。故名异法方宜。本篇主要论述由于自然气候环镜及生活条件不同,因而发病亦不同,启示医生在临症上必
见管见大全良方条。
儿科著作。3卷。明·万宁撰于1567年。前二卷列述胎原、初生诸病及五脏主病、兼证等,名病之后多附作者治案;末卷罗列上述二卷中的治疗方剂,多系家传效方。
出《夏子益治奇疾方》。即枸橘叶,详该条。
劳复证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热病劳复候》。参见劳复、温病劳复条。
病证名。指蛲虫结聚于肠胃而形成的瘕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蛲瘕为病,腹大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参见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