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冷风嗽

冷风嗽

病证名。指受风冷即发喘嗽。《万病回春》卷四:“冷风嗽者,遇风冷即发痰多喘嗽是也。”治宜三拗汤五拗汤等。参见咳嗽条。

猜你喜欢

  • 是动所生病

    经络病候和经穴主治的概括。参见是动病、所生病各条。

  • 南北经验医方大成

    书名。10卷。本书为孙允贤《医方大成》的增补本改名者。参见医方大成条。

  • 四淫

    病名。足部肿疡之一。出《刘涓子鬼遗方》卷四。由气血亏损,湿毒下注而成。其症趾缝间肿痒流水,足底发热。如红肿热痛,溃破流脓者,属湿热偏盛;色白漫肿,痛不溃脓者,为阴寒凝结。湿热盛者宜宣通壅滞,内服仙方活

  • 产后瘫痪

    病证名。见高淑濂《胎产方案》。因产时去血过多,经脉空虚以致半身不遂,手足麻木不仁,拘挛不知痛痒。治宜补气养血。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补阳还五汤。切勿误认为风症,妄用祛风散血燥烈等药。

  • 普映

    【介绍】:元代医僧。德兴(今江西德兴)人。精通医术,武宗(1308~1311)时为太医。

  • 奸黄

    三十六黄之一。《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五:“奸黄者,是鬼黄变入奸黄也。面目遍身俱黄,言语失错,心神狂乱,诈奸黠如不患人,若不与漱,即口舌干燥,气喘者难治。”治用点烙法或内服犀角散方。《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 心为噫

    五脏气逆证中,心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噫,即嗳气。心气上逆之所以出现噫气症状,《类经》十五卷认为:“盖由火土之郁,而气有不得伸舒,故为此证。”《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则认为:“因胃气上逆于

  • 辨证施治纲要

    书名。北京市中医医院编。前有概述、四诊,辨证部分包括八纲、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脏腑经脉辨证,并介绍中医诊治中的审证求因,论述简要。治疗部分,重点介绍治法总则和常用治疗方法,末附方剂索引。1962年由

  • 天臼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

  • 巨气

    指人体的正气。《素问·汤液醪醴论》:“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