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劳疟

劳疟

病名。疟疾的一种。①指疟久不瘥,表里俱虚,小劳即复者。见《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诸病源候论·劳疟候》:“凡疟积久不瘥者,则表里俱虚,客邪未散,真气不复,故疾虽暂间,小劳便发。”症见寒热不止,或发于昼,或发于夜,食欲减少,肌肤羸瘦,颜色萎黄四肢无力,或疟停稍劳即发,治宜补虚截疟。用小柴胡汤半夏加栝蒌根补中益气汤加鳖甲牛膝首乌小建中汤八味丸人参乌梅散等;或可加灸膏肓四花等穴。②即疟母。《证治要诀·疟寒热》:“久疟,经年累月,名曰疟母,又名劳疟,不宜十分攻之,所谓久疟不治者是也。”参见久疟、疟疾条。

猜你喜欢

  • 时发时散翳

    病证名。见明·邓苑《一草亭目科全书》。即聚开障。详该条。

  • 暗产

    病证名。指胚胎初结未足一月而流产者。因此时胚胎尚未成形,人多不知有胎。古人认为多由郁怒不舒,房室不节所致(见《景岳全书》卷三十九)。李樾《达生撮要》:“种子须防暗产,初交之后,最宜将息。弗复交接,以扰

  • 手牛押屈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腕痈。见该条。

  • 急方

    七方之一。治疗急病及重病的方剂。《儒门事亲》卷一:“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

  • 水胡豆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睡菜之别名,详该条。

  • 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循属三焦;其

  • 地毛球

    见《中药志》。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 草龙珠

    见《本草纲目》。为葡萄之别名,详该条。

  • 心为噫

    五脏气逆证中,心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噫,即嗳气。心气上逆之所以出现噫气症状,《类经》十五卷认为:“盖由火土之郁,而气有不得伸舒,故为此证。”《黄帝内经素问集注》则认为:“因胃气上逆于

  • 热胜则肿

    指阳热偏胜出现局部肿痛的现象。热郁于肌肤腠理,气血壅塞,热盛则血聚成脓,表现红肿热痛,故疮疡属热者必红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王冰注:“热胜则阳气内郁,故洪肿暴作,甚则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