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古愚山房方书三种条。
见《救荒本草》。为面根藤之别名,详该条。
焦,在此指脊柱棘突;七焦,即第七、八胸椎棘突间。《灵枢·背腧》:“膈腧在七焦之间。”
出《濒湖集简方》。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指儿生下时,头上戴有膜一片,粘腻如胶者。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使君子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一。指膈以上蕴热所致的衄血。《证治要诀·诸血门》:“上膈极热而衄者,金沸草散去麻黄、半夏,加茅花如荆芥数。”《张氏医通·衄血》:“六脉俱大,按之空虚,心动面赤,善惊上热,乃
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络穴——飞扬穴。《灵枢·寒热病》:“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马莳注:“如不得汗,当取足太阳膀胱经之络穴飞扬以泻之。盖太阳为三阳也。”
证名。出《灵枢·经脉》。义同拘挛、拘急。参见拘挛、拘急条。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