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医学入门》卷五:“坠堕闪挫,误行补涩,则瘀蓄于胃,心下胀满,食下即吐,名曰血逆。古法以二陈汤去茯苓、甘草,加赤芍等分。”参血呕条。
①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和髎之处。明·方贤《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至武台,渐生变证。”②推拿穴位名。即虎角。见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为青葙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虎口疔。见该条。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新生儿断脐后用绷带裹扎脐部的方法。
即湿热下注。见该条。
【介绍】:见王馥原条。
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即走黄。见该条。
①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瞳孔(正视时)直上入发际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感冒,鼻塞,目赤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太阳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
为牙齿所在之处。《奇效良方》卷六十二:“外板则为牙,内床则为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