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100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丸,见该条。
见《本草蒙筌》。即小麦麸,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阿魏丸,见该条。
推拿穴位。即青筋。详该条。
见《贵州草药》。为甘露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本草蒙筌》。为黄连之处方名,详该条。
周代医疗工作者的一种职称。参见医师条。
阴络,指下部的、属里的络脉。血内溢,指大便下血。大便下血的证候,一般多由于大肠湿热下注,伤及血络,或脾虚不摄,血不循经所致。《灵枢·百病始生》:“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
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