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表有热而里有寒的证候。如平素脾胃虚寒,又感外邪。症见发热无汗、头痛咳嗽、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淡胖,微黄浊苔,脉浮缓。
脉象。脉来如泉之涌出,浮盛而无根。《素问·大奇论》:“脉至如涌泉,浮鼓肌中,太阳气予不足也。”
出《肘后备急方》。即黑大豆,详该条。
开肺气而利水湿的方法。适用于咳嗽气喘而兼有水肿者。患者浮肿在上半身和面部严重,小便不利、量少色深黄、腹部胀满,伴有咳嗽气喘,或有寒热,苔白,脉浮滑。可用麻黄、苏叶、浮萍、茯苓皮、杏仁、桑白皮等药。
见《普济方》。即天仙藤,详该条。
即少阳,以其为生气之首。故名。
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