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
参见十二地支条。
参见十二地支条。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阴邪积聚而弥漫于内的脉象。《灵枢·终始》:“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死不治。”参见内关条。
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亦作眼痒。由风、火、湿、热、血虚等,以及邪退正复,气血得行,均可引起。眼内痒涩不适,重者痒若虫行,奇痒难忍。可见于今之沙眼、睑缘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等病。内治:因风者,
位于外耳道以外的全部耳壳的统称。由软骨及皮肤构成。又名耳壳。参见耳条。
指腭骨的水平部,构成硬腭的后四分之一。左右共二块。
见《保婴撮要》卷十五。即洪宝丹,见该条。
病名。出《疡科准绳》卷四。即生于右臀下摺纹中之外痈。参见外痈条。
朱砂的别名。《抱朴子内篇·金丹》:“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详朱砂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四。指霍乱由风淫或风木克脾所致者。症见头痛发热,上吐下泻,心腹绞痛,甚则转筋。若风寒则脉浮紧,方宜败毒散;若风热,则脉浮数,宜用家秘神术汤;若风湿,则脉浮濡,宜以海藏神术汤;若
【介绍】:见王惟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