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外疳

猜你喜欢

  • 竹木

    出《雷公炮炙论》。为草薢之别名,详该条。

  • 下格

    病名。指大便数旬不通,时呕而食不进者。《医钞类编》卷十五:“大便二三旬不行,时时作呕,饮食不进,虽少与汤水,呕吐愈加,此为下格。盖下既不通必反于上。……宜调胃承气,热饮,顿下宿结及溏粪胶粘恶物,则呕吐

  • 交肠病

    出《本草纲目》。即交肠,见该条。

  • 顺气

    即降逆下气。详该条。

  • 奶参

    ①见《广西中药志》。为山海螺之别名。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土党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 嫩阳

    即少阳,以其为生气之首。故名。

  • 柚皮橘红

    见《中药志》。为化橘红之别名,详该条。

  • 五脉

    ①五脏之脉。《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洪),脾脉代(缓),肺脉毛(浮),肾脉石(沉)。是谓五脏之脉。”②即五决。详该条。

  • 咽干口燥

    证名。见《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指自觉咽喉、口腔干燥之症。详口干、渴等条。

  • 麻沥果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橡实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