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东北药用植物志》。为胡芦巴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详该条。
大指与中指间之指,居大指之次,故称。即手第二指,又名食指、次指、大指次指。
【介绍】:宋代医家。撰有《五痔方》1卷。
证名。指眼胞浮肿。目窠,下眼胞。即目下肿。《灵枢·水胀》:“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称为“目窠上微拥。”《诸病源候论·水肿候》:“脾病则不能制水,故水气独归于
【介绍】:宋代医家。沛国下邳(今江苏邳县)人。撰有《谭氏殊圣方》,已佚。
见《中草药通讯》(12):6,1976。即法罗海,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即敦疽。见该条。
脏象著作,1卷。清·刘廷桢(铭之)著,刊于1897年。作者认为自《灵枢》《素问》《甲乙经》而下,所载骨数散见错出,其能融合贯通者少见,不唯骨数未免于失实,图论亦或有相悖、讹误者。因就坦尸掩埋之机,从旁
见《本草纲目》。即鸦片,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