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太阴经病

太阴经病

病证名。指太阴经受邪引起的疾患。亦称太阴经证。宜辨虚实。《医学心悟·太阴经证》:“太阴经病,自古混同立言,故方药多错乱,今细按之,有三法焉。夫太阴有传经之邪,有直中之邪,有误下内陷之邪,不可不辨也。如经所谓腹满嗌干者,此传经之阳邪也,法当用小柴胡去人参加芍药以和之。不已,则下之。经又谓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者,此直中之寒邪也,法当理中汤以温之。又谓太阳证,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此误下内陷之邪也,法当用桂枝加芍药,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上述理中汤证,实即太阴脏病。《伤寒论翼》称腹满、嗌干为热伤太阴之标,非太阴本病。参见太阴病、太阴脏病条。

猜你喜欢

  • 蓝花柴胡

    见《广西中草药》。为大叶蛇总管之别名,详该条。

  • 阴精石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 足阳明穴

    经外奇穴名。据《千金翼方》灸煨退风半身不遂法载,穴在“足拇指奇三寸”。奇,指奇缝,即位于足背,当一、二趾趾缝端直上3寸处。也有说在拇趾尖端直上3寸者(《针灸经外奇穴图谱》)。艾炷灸3~5壮;或温灸5~

  • 八股牛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白藓皮之别名,详该条。

  • 偏方

    同单方。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证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

  • 吴辰灿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

  • 五疫

    多种疫病的总称。古人借五行而分木疫、火疫、土疫、金疫、水疫等。《素问遗篇·刺法论》:“五疫之至,皆相染易。”

  • 白膜根

    见《岭南草药志》。为白背叶根之别名,详该条。

  • 鸡肶胵

    出《本草经集注》。为鸡内金之别名,详该条。

  • 千岁疮

    见《疡医准绳》卷三。即流注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