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烦

子烦

病名。见王肯堂《胤产全书》。亦名妊娠子烦。妇女怀孕后因血聚养胎阴血不足,或素有痰饮,复因郁怒忧思,致使火热乘心,神志不宁,出现心惊胆怯,烦闷不安的病症。阴虚者,兼见五心烦热口干,宜清热养阴、除烦,用人参麦冬散(《妇科心得》:人参、麦冬、竹茹茯苓黄芩知母、生地、炙草);痰火者,兼见头晕脘闷,恶心呕吐,多痰,宜清热涤痰,用竹沥汤(《妇科心得》:竹沥、麦冬、黄芩、茯苓、防风)加减;肝郁者,兼见两胁胀痛,宜疏肝解郁、除烦,用逍遥散加减。

猜你喜欢

  • 殳廷肃

    【介绍】:见殳珪条。

  • 辨疮疡

    主要指辨别疮疡的阴阳属性。其辨证要点是:①皮肤颜色。红活焮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②皮肤温度。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③肿形高度。肿胀高起的属阳;平塌下陷的属阴。④肿胀范围。肿胀局限,根

  • 息积

    古病名。指胁下胀满,气逆息难或有形块的病症。《素问·奇病论》:“病胁下满,气逆,二三岁不已,是为何病?歧伯曰: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证治准绳·积聚》:“息积,乃气息痞滞于胁下,不在藏府荣卫之间,

  • 滇白前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瓦草之别名,详该条。

  • 黄昏不见

    病证名。《银海精微》:“人之两目,至日落西之时,渐渐不见,亦系内障,俗谓之鸡蒙眼也。”即雀目。详该条。

  • 张介宾

    【生卒】:约1563~1640【介绍】:明代著名医家。字景岳,又字会卿。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先祖原是四川绵竹县人,因有军功被任为绍兴卫指挥。他幼年随父亲到京城,十几岁时,从名医金英学医;中年从军,曾

  • 桃核仁

    出《神农本草经》。即桃仁,详该条。

  • 秦越人

    【介绍】:见扁鹊条。

  • 脾气主升

    脾的功能特点。脾气能将饮食精微、津液上输于肺,再输布于其他组织器官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它的功能特点上升水谷精微,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参见脾主升清条。

  • 脾经

    ①足太阴脾经之简称。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见陈氏《小儿按摩经》。又名脾土、脾。①位于拇指远端的指腹面。治脾胃虚弱,疳积,泄泻等证。《针灸大成》卷十:“饮食不进,人瘦弱,肚起青筋,面黄,四肢无力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