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惊悸

小儿惊悸

病证名,指小儿睡眠不安,悸动不能自持的症状。《太平圣惠方》卷三百七十二:“夫小儿惊悸者,由心脏壅热,为风邪所乘,邪搏于心,则令多惊不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安。”临床上惊和悸有所区别,《幼科金》:“惊者恐怖之谓;悸者惕跳之谓,或睡与不睡之间,偶而闪跳,谓之悸也。乃先天心血不足之故。”宜以清心养血安神定志为治。用酸枣仁丸(《证治准绳》:茯神酸枣仁远志柏子仁防风枳壳生地黄、青竹茹)加减。

猜你喜欢

  • 张山雷

    【介绍】:见张寿颐条。

  • 能近怯远症

    病名。指视近物清晰而视远物模糊之病证。见《审视瑶函》。又名能近视不能远视、近视、目不能远视、视近怯远症。可由先天不足,习惯不良,劳瞻竭视等所致。眼外观正常,视近物清晰,视远物则模糊。《景岳全书》卷二十

  • 苏叶

    出《本草经集注》。为紫苏叶之简称,详该条。

  • 鼻干无涕

    病证名。出《太平圣惠方》第三十七卷。肺气通于鼻主于涕,若肺脏有热,则津液干燥,所以鼻干无涕。如口干烦躁,夜卧不安者,宜木通散(木通、麦门冬、升麻、知母、犀角、甘草、杏仁、栀子仁)。

  • 山蛋

    见《山西中药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 睛帘

    即黄仁。详该条。

  • 涌吐禁例

    治疗原则。使用涌吐法的禁忌症。①元阳虚弱,手足寒冷;②脾胃虚弱,面色萎黄,脉微弱或虚大无力;③气虚腹胀,虚喘不安;④脚气冲心;⑤内真热而外假寒证;⑥孕妇、老人虚弱、产后、失血患者。参见伤寒不可吐条。

  • 脾约

    病名。便秘的一种。出《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约,约束之意。这里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注解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第八》:“胃强脾弱,约束津液,不得四布,但输膀胱,致小便

  • 顾鬘(mán 蛮)云

    【介绍】:见顾德华条。

  • 聚毛

    见《黄帝内经太素》。即三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