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苏州本产药材》。为地骷髅之别名,详该条。
见苏州医学院《中草药手册》。为繁缕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与孙永贤合著《永类钤方》。
见《贵阳民间药草》。为朝天罐之别名,详该条。
指脊柱附近的部位。古人认为,其位置既不在表,亦不在里,属半表半里,为温疫之邪所居留之处。《温疫论》上卷:“邪从口鼻而入,则其所客,内不在脏腑,外不在经络,舍于夹脊之内,去表不远,附近于胃,乃表里之分界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
【介绍】:明末医生。字思兰。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撰有《医案》一卷(1644年)。
【生卒】:1902~1964【介绍】:骨伤科学家。名瑞昌。江苏无锡人,久居上海。石晓山之子。早年攻读于神州医药专门学校,侍父诊。20岁时独立应诊。曾历任上海中医学院伤科教研组主任等职。继承家学,汲取诸
书名。又名《扁鹊八十一难经》,1卷。明·聂尚恒注。约刊于17世纪初。本书是聂氏所撰《医学汇函》的第二卷(无单刻本)。书中对《难经》的原文作了较简要的注释,每条问难各附一个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