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称裹圈舌。舌中心至舌根淡红,外层有红晕,而舌边尖纯黑。多见于温病热邪内传心包之候。常伴见神昏、谵语、烦躁,或发斑疹等症,宜清心开窍,凉营泄热(见《伤寒舌鉴》)。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四。又名寒疮。由内郁湿热,外受风寒,凝结肌肤而成。本病多生头面手足,疮面红润光泽,起红斑成片,或有水泡,形似猫眼。治宜清热利湿散邪。内服清肌渗湿汤。外用妙贴散涂敷。类似虹膜样
见《草药手册》。即向日葵花托,详该条。
即失笑散第一方,见失笑散条。
【介绍】:见曾若虚条。
病名。《医林改错》:“糟鼻子,色红,是瘀血。”详酒齇鼻条。
出《遵义府志》。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川常用中草药》。为地羊鹊之别名,详该条。
6卷。清·王清源撰于1883年。本书采集各家医论方书,结合作者临证经验编撰而成。卷1四诊、经脉;卷2~6为时病、杂病、妇产科疾病证治,阐述病因、病证及治法,辨析较为细致。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妇女的阴道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