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①指胃火炽盛,善饥能食的病证。《灵枢·五邪》:“邪在脾胃,……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②指多饮多尿的病证。《素问·腹中论》:“夫子数言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王冰注:“多饮
【介绍】:见孙光裕条。
本草著作。题金·张元素撰。1卷。此书即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一所载《腑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的内容。以五脏六腑为纲,述其本病、标病,以泻、补、寒、发等治法为目,类别有关药名。《本草纲目》所载未记撰人,此
见《本草纲目》。即没药,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雾水葛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真诠》卷上。即白秃疮。见该条。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通天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决明子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真论·妇人阴疮门》。即阴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