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

体表定位用词。即“侧”或“面”。上廉即上侧(面),内廉即内侧(面)。《灵枢·经脉》:“大肠手阳明之脉……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骨之前廉。”

猜你喜欢

  • 和解

    治法之一。①即和法,详该条。②泛指用较轻的方调治。《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吐利止,而身病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 漏底伤寒

    病名。指伤寒见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身热面赤,足冷脉沉,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此为阴利寒证,俗呼漏底伤寒,医用四逆加人参、茯苓、白术、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灯心、升麻。”《重

  • 青阳参

    见《云南中草药选》。即青羊参,详该条。

  • 医统正脉

    见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条。

  • 风懿

    病名,一作风癔。症见猝然昏倒,不知人事,伴见舌强不能言,喉中有窒塞感,甚则噫噫有声等。属于风中脏腑的范围。《备急千金要方》卷八:“风懿者,奄忽不知人,咽中塞,窒窒然,舌疆不能言,病在脏腑。”《医门法律

  • 热化

    ①寒邪化热入里,寒从热化。②伤寒少阴病有热化之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③五运学说术语。《素问·至真要大论》:“少阴司天为热化。”参少

  • 土生地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 清热泻湿汤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九方。黄柏(盐酒炒)、苍术各一钱,苏叶、赤芍药、木瓜、泽泻、木通、防己、槟榔、枳壳、香附、羌活、甘草各七分。水煎服。功能清热解毒泻湿。治脚气。若痛加木香;肿加大腹皮;热加

  • 病名。出《素问·长刺节论》。又名疝气、横痃、膀胱小肠气、贼风入腹、小肠气、膀胱气、奔豚气、蟠肠气、肾系阴肿等。历代论疝,包括多种病证,范围较广。《诸病源候论》有五疝记载,《素问》、《儒门事亲》、《疡医

  • 臂腰

    病证名。闪挫腰痛的古称。《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腰者,谓卒然伤损于腰而致痛也。”详闪挫腰痛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