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闷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吐出酸苦水。常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药。因肝邪犯胃者,重点在于泄肝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二。指小儿壮热惊厥而啼,为热邪炽盛上窜于心,灼伤阴液而成。临床常兼有面黄颊赤,神志恍惚不宁。治宜清热安神。用钩藤散。
在离正常进食时间较远时服药。治疗脾胃病的药或泻下药可食远服。
【介绍】:见郎简条。
病名。见王芳林《临床实用痔漏学》。复杂性肛漏的一种。症为漏管环绕肛门,时流脓水,偶可见双层漏管,宜手术治疗。
见《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徐彬条。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灵枢·寿夭刚柔》:“谨度病端,与时相应。”
出《品汇精要》。《神农本草经》称为巨胜,即黑芝麻,详该条。
【介绍】:见许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