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著作。1卷。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小儿慢惊风的治法,作者主张以温补为主,反对用寒凉攻伐。书中列述慢惊风症候,并介绍经验方2首。内容简要,刊本颇多,流传较广。
也称补脾益肺。土指脾,金指肺。借五行相生的理论用补脾益气的方药补益肺气的方法。临床多用于咳嗽日久,痰多清稀,兼见食欲减退、大便溏、四肢无力,舌淡脉弱等肺虚脾弱的证候。
喉科病名。多由风邪犯肺,肺气闭郁致喉内色暗红而出现白点者。《喉科种福》卷五:“喉内红色暗而不鲜,于暗红色中,现出白点,疼痛而痒。服广笔牛子汤(生地、牛子、元参、射干、连翘、花粉、甘草、僵蚕、浙贝)”加
【生卒】:十二世纪【介绍】:南宋医家。临安府(今浙江杭州)人,是太医靳豪的后代,高宗绍兴初为内直翰林医官。
见《分类草药性》。为蕨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
出《新修本草》。为栗毛球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雅堂医书全集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七。即嚇痈。见该条。
由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1年10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世界各国传统医药界人士、科学家和卫生管理人员出席,共商发展传统医药的大计。大会诞生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