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风
即瘛疭。详该条。
即瘛疭。详该条。
【介绍】:见王璆条。
出《随息居饮食谱》。即枣槟榔,详该条。
①指腧穴。因穴位与脏腑经络之气相通,故名。《素问·气穴论》:“气穴之处,游针之居。”参见腧穴条。②经穴名。代号KI1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
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相当于脱发病。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
《灵枢·寒热病》:“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即目系。详该条。
十剂之一。用濡润滋养药物组成,具有解除津液干枯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分剂》:“徐之才曰:湿可去枯。”“刘完素曰:津耗为枯,五脏痿弱,荣卫涸涩,必湿剂以润之。”
见《本草汇言》。为野料豆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位于骶正中线,当尾骨端上2寸处。主治癫痫,向上沿皮刺2~3寸。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