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收靥

收靥

痘至收靥,为毒尽将愈的证候。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痘至九日、十日之间,脓浆满足而色苍蜡者,必发热熏蒸,此回浆之候也,俗名谓之烧浆,又谓之干浆。盖真阳运化,其水自消烁而收靥矣。若及时回浆,当靥而不靥,其人身凉而手足冷,脉来沉迟者,此元气不足虚寒证也。”须大补气血而助之收结,用八珍汤;如当靥不靥,其人壮热,烦渴,脉来洪数,为热毒熏蒸而不靥,宜清凉退热,则痘自收靥。

猜你喜欢

  • 吕用晦

    【介绍】:见吕留良条。

  • 色劳

    即房劳。详该条。

  • 灼痛

    痛处有烧灼感。可见于郁火伤阴之胃脘痛,或热毒炽盛的疮疡、汤火伤等。

  • 足阴阳

    出《素问·血气形志篇》。指循行经过下肢的六条经脉,包括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

  • 医贯

    医论著作。六卷。明·赵献可撰于1617年。作者在学术思想上推崇薛己,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命门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全书以保养“命门之火”贯串处理养生、治病及有关疾病的一切问题,故题名为“医贯

  • 肛头痒痛

    证名。又称肛门痒痛。指肛门作痒或痛。多因大肠湿热风邪流注或因虫扰所致。《类证治裁·脱肛》:“肛头痒,朴硝煎汤熏洗。”又:“肛头痒痛,风湿火兼病也。大肠受湿,流注肛头,则作痒,秦艽羌活汤;得风与湿热,则

  • 生药库大使

    明代官名。为生药库之最高官职,主管该库事务。参见生药库条。

  • 注下

    水泻的古称。又称注泄、泄注。出《素问·气交变大论》。因泄下如水注之状,故名。详水泻条。

  • 杨花

    出《摘元方》。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 痘不灌浆

    痘疮由小小血泡,起胀渐大,变成水泡形,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灌浆时,根、窠要红润,脓浆要饱满,色如黄蜡,二便正常,饮食不减者为佳兆。痘不灌浆,明·徐春甫《痘疹泄秘》谓有二因:“一则气血不足;一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