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石膏、知母、白芍药、茯苓、栀子、竹茹、麦门冬、白术、扁豆、人参、陈皮、乌梅、莲子肉、甘草。治中暑燥渴者。②《马培之外科医案》方。沙参、栝蒌皮、薏苡仁、枇杷叶(去毛)
出《食疗本草》。为苦竹笋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出《素问·气厥论》:“胆热移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不止也。”又名脑漏、脑崩。因涕下不止如淌水,故名。多由外感风寒,寒邪化热所致。《外科正宗》卷四:“脑漏者,又名鼻渊。总由风寒凝入脑户与太
①证名。《医学纲目》卷十一:“颤,摇也;振,动也。”指头部或四肢掉摇抖动之症。多由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肝阳偏亢,阳盛化风,或气虚、心虚、痰浊相挟所致。轻者有时手足颤振或头摇,重则手抖不能持物,足不能行
运气术语。出《素问遗篇·刺法论》。上,指司天之气;正,正位。即司天之正位。
经脉的通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中气穴,则针游于巷。”
见《分类草药性》。为碧桃干之别名,详该条。
见清·许廷哲《保产要旨》。即缺乳。详该条。
病名。见《辨证录》卷十三瘰疬门。即瘰疬。详该条。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