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曲池

曲池

经穴名,代号LI11。出《灵枢·本输》。别名阳泽鬼臣鬼腿。属手阳明大肠经。合(土)穴。位于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屈肘取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并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通过。主治发热咽喉肿痛目赤齿痛,臂肘疼痛,上肢不遂,腹痛,吐泻,痢疾瘰疬丹毒疮疡湿疹,荨麻疹;以及中暑,高血压,神经衰弱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图50)。②推拿穴位。出《针灸大成》卷十。又名洪池、拱池。即肘窝部。《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臂弯名曲池。”

图50

猜你喜欢

  • 惠袋疬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指生于右耳根部,其形如袋的瘰疬。证治见瘰疬条。

  • 三石散

    经验方。见《中医外科学讲义》(上海中医学院)。制炉甘石、熟石膏、赤石脂各三两。为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搽患处。功能收涩生肌。治皮肤病,滋水浸淫,日久不止;烫伤腐肉已化,新肌不生者。

  • 颇(kǎn 砍)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 通泄

    即通腑泄热的简称。详该条。

  • 补注难经

    书名。2卷。宋·丁德用补注。《直斋书录题》:“德用者,乃嘉祐中人也,序言太医令吕广重编此经,而杨玄操复为之注,览者难明,故为补之。”原书已佚,但丁氏的见解大多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鹅管痔

    病名。指肛门部漏管如鹅羽管状者。《外科十三方考》下编:“先肿痛出脓,内有一硬管,时出脓水。”宜内服槐角丸加升麻五钱;外以马齿苋加入薰洗药中薰洗或挂线及手术疗法均可随症采用。

  • 房劳复

    劳复证之一。《重订广温热论·温热复症疗法》:“房劳复者,即女劳复,一名色复。温热瘥后,气血未充,早犯房事,则内损真气,外触邪气而复作也。其症头重不举,目中生花,腰胁痛,小腹里急绞痛,憎寒发热,或阴火上

  • 丝瓜筋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丝瓜络,详该条。

  • 杜瓜

    见《浙江中药手册》。为栝楼之别名,详该条。

  • 降可去升

    用沉降的药物,以治疗邪气上逆的病证。如咳嗽气上逆,痰多而稠,苔微黄,脉滑,用苏子降气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