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曹溪

猜你喜欢

  • 鼻齇

    病名。俗称酒齇鼻,又名鼻赤。指肺素有热或阳明血热而致鼻红。饮酒者多见。《嵩崖尊生书》卷六:“鼻齇,阳明血热,大半得之好酒,肺受热郁,得热愈红,亦或热红遇寒,污浊凝结,见紫黑色,治宜化滞血生新血,兼祛风

  • 人参鹿茸丸

    《圣济总录纂要》卷九方。人参、黄芪(蜜炙)、杜仲(盐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天花粉、炙桑螵蛸各一两,炙鸡内金四枚,菟丝子(酒煮)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枣煎汤送下,日

  • 石白菜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岩白菜之别名,详该条。

  • 阳证

    ①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属于阳证。②典型的实热证,如壮热、面赤、头痛、身热喜凉、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粗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浮洪数有力等。

  • 缠喉

    病名。见《脉因证治》卷下。《咽喉脉证通论》:“此症风因痰湿热,久积于内;或食炙煿厚味太多;或房劳抑郁所致。症见耳下红肿,渐趋项下及结喉之间。一边者轻,两边者重。喉内帝丁左右两旁如蛇盘之状,有黄白二色,

  • 挑针

    病名。见《青囊真秘》卷一。针眼之俗称。详该条。

  • 表里俱实

    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烦躁恶热,甚或发狂,腹胀便秘,舌苔干燥,脉象滑数。多因表邪未解,内有宿食积热或兼其他停痰积滞所致。法当表里双解。

  • 足阳明经筋病候

    病证名。又名季春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其病足中指(趾)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转筋,髀前肿,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

  • 张太素

    【介绍】:明医家。号青城山人。通儒精医。曾摘录《内经》之微旨,研习王叔和脉理之奥秘,以五行为基础,体一元而通变,并述养生之道,著成《太素张神仙脉诀玄微纲领宗统》、《太素脉》二卷。后有刘伯祥注解本,分别

  • 元阴

    即肾阴,与元阳相对而言,是生命的本元,故称。又别称天癸。《景岳全书》卷一:“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详肾阴、天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