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赵贞观《绛雪丹书》:“凡妇人阴户中生虫生疮,名曰蚀疮。”详阴蚀条。
指用药对寒热温凉四种当旺之气,应当有所忌畏。如火热主令之时,应避免使用热性药物。《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
①致病邪气的通称。因邪气乘虚而侵入,故名。《素问·上古天真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②五邪之一。某脏因母病及子而发病,即从母脏传来的邪气(见《难经·五十难》)。
七方之一。方剂之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证的。《儒门事亲》卷一:“缓方之说有五,有‘甘以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有‘丸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
治疗肝气郁结引起脾不健运的方法。临床用于两胁胀痛、不思饮食、腹胀肠鸣、大便稀溏、舌苔白腻、脉弦等肝盛脾虚证候。常用白术、茯苓、薏苡仁、山药等健脾药;柴胡、青皮、木香、佛手等疏肝药。方用逍遥散之类。或香
【介绍】:宋代医家。著《养生目录》一卷。
出《本草纲目》丹参条。指在腹中正在成长的胎儿。
证名。①指疼痛横连胸膈。《证治要诀·膈痛》:“膈痛与心痛不同,……膈痛则痛横满胸间,比之心痛为轻,痛之得名,俗为之称耳。”《证治准绳·杂病》:“膈痛多因积冷与痰气而成,宜五膈宽中散,或四七汤加木香、桂
出《本草纲目》。即天钓。详该条。
古病名。又名肺脏中风。指风邪入中于肺经而致的症候。主症为口燥,胸满,气喘,身运不能自主,昏冒,肿胀等。《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诸病源候论·风